释经

释经学:叙事文体——马可福音

2017-02-22  本文已影响0人  旭乐

学习笔记保存用,版权归老师所有,请勿转载!!


马可福音

讲员:陈老师

▶️讲课时间安排:

2月20号,叙事文体释经。可6章14-29节

2月21号,叙事文体释经步骤。可11章12-26

2月22号,马克福音中的“三明治“经文。

▶️目标 : 掌握叙事文体释经原则与步骤,并能运用在教导的服侍当中。

▶️要求:3-5人小组讨论。


序言——释经学常用名词的简介

释经学(Hermeneutics):这是研究解经的理论,着重于原则上的讨论。

解经(exegesis):这是解释圣经的实践,着重于方法与过程。

释经(exposition):虽这名词也指解释圣经,却着重于经文意义的应用。如“释经讲道”。

释义(commentary):这是指按章或按节解释圣经书卷的著作。

解释(interpretation):使用最广一词,可以包括上述各项内容。

原意(meaning):指圣经作者透过所用之文字所表达的本意。

含意(implication):指圣经作者的原意而引申出来的意思。

意义(significance):指现代读者对圣经作者的原意有所回应而产生出来的意思。

字面意义(literal meaning):指透过圣经作者在文字上之运用所建立的原意,有时被视为近于“望文生义”的意思。

喻义(figurative meaning):指圣经作者运用比喻文字其中所含的意思。

寓意(allegorical meaning):指读者在经文的字意以外,自己发现的别一层意思,常被视为“字面意思”的反义词。

字面本义解经(literal interpretation):指根据圣经作者用文字所建立的原意来解释圣经。

寓意解经(allegorical interpretation):指解释者从经文的字面本义以外,发掘出另一层意思。

释经学应当要回到作者、经文和读者中去解释经文。这会设计到释经学的方法论。

▶️笔记:老师强调无论什么课程,都需要将必要的名词阐述清楚,这样才能避免上课的时候,鸡同鸭讲,或者相互理解不畅带来不必要的争论。



导论——释经方法之必须

释经学能使人从经文中走到应用。

释经学能把我们认为经文是“证明”某种教导或作法的错误观念带出来,要进入考虑经文原初就是神所默示的,神在原初所默示的经文就是有其意义存在。

圣经是我们基督教信仰的权威,我们的教导都是从圣经出来的。这些教导都是透过释经才有的,而基本的释经权威就是观察经文的本身(内在的权威),解释经文的意义(衍生的权威),本色处境的应用(应用的权威)。

笔记:

▶️老师的解释经文的思路:本文——作者——当时环境——中心原则——应用

▶️神学学者和圣经学者的区别。神学偏重神学上的真理讨论,圣经学者偏向圣经查证分析。

导论——释经方法之目的

释经法不能取代经文的完全意思,因圣经是神所默示的,神所默示的经文不可以被人的一些方法所限制住。然而,这些释经方法能帮助我们有限的人对神所默示的圣经有正确的方向去解释,也是有逻辑性限制人不会随己意解释,或断章取义的解出异端来。

释经法的目的就是让学者能有清楚的方向对圣经的解释,把神所默示的经文解释出来使自己与学习的人都被神的话语所教训、督责,使人的信仰归正,使人的理性回归到神的主权之下,使人的生活回到神所教导的道德观之下,使属神的人都得着从神而来的益处,并且行在众人面前作光、作盐、作明灯、作种子。

导论——释经学历史发展

1、犹太人的诠释历史

亚兰文意译本的诠释

希列(Hillel):犹太拉比不太主张按字义来解释律法,认为律法的解释与应用该注意时代的需要(意义)。

斐罗(Philo Judaeus):是埃及亚力山太城中犹太人领袖,他解经爱希腊哲学影响,是寓意解经,类似当时希腊人研究经典的方式。他帮助希腊文化下的犹太人看到旧约的深奥,就透过寓意解经来解释。例子:雅歌,我们常用寓意解经的方式。

约瑟夫(Flavius Josephus)第一世纪著名犹太史学家,他比较注重按字面来解释旧约,他倾向历史的兴趣有关。

2、教会史的诠释发展 导论

1)初期教会的释经

亚历山太学派:着重寓意解经。

安提阿学派:着重按字面本义解经。

初期教会注重牧会上与神学上的需要,以致没有一派成为主流。

奥古斯丁的解释就处在这二者之间。

2)中古教会的释经

迦贤(John Cassian)的四层意义:字面意、寓意、

道德含意、延伸意(与教会盼望有关)。

拉希(Rashi, 主后1040-1105)的犹太解经家当中,注重以字面本意为重的,后来被多代犹太人称为旧约释义的权威人物。

3)改革时期的释经:拒绝寓意解经,着重原文解经,

强调用透过历史与字面语意去认识经文的原意。

马丁路德:解经是以基督论为解释中心

加尔文:比路德看重旧约律法对基督徒生活的意义

书目参考:「读经艺术」

3、现代诠释历史发展 导论

1)自由派的起来

惟理主义:十九世纪初期的德国士来马赫(F. Schleiermacher)为释经学开了新一页,强调释经学包含文字上与心理上的。他不接受圣经的绝对权威,

正典批判论:受惟理主义影响认为圣经象普通书一样,受历史批判法影响,代表人物蔡尔 (B. S. Childs)他深受历史批判对自由派教会在属灵增长方面有不良的影响。他仍拒绝一般传统对圣经的看法,却也批评自由的理论常流于猜测。

存在主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 1889-1976)指出解释者要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因解释者离不开本身处境来解释经文,即所谓“前理解”,认为无法有客观的解释。所以认为释经学不是解释者解明经文,而经文解明解释者。

相对主义:要求读经的人自省,注意自己的偏见会影响到原意,查过度怀疑以致认大家对圣经的理解没有客观,这样圣经就没什么原意可言。这样的结论变成没有人能真正知道圣经原来的教导是什么了。

1)自由派的起来

多层的原意:廿世纪自由派里的解经观念与方法都染上了极度怀疑的色彩。如范互 尔(K. J. Vanhoozer)所说:“这个潮流把解经的重心从圣经的原意是‘什么’,变成‘谁’拥有圣经的原意;并且经文从此只能有‘多层的原意’,因没有真正客观的可能性。”

2)福音派的释经

圣经的权威性:这一直是福音派笃信圣经是基督徒一切生活最高的权威。解经的方式虽有其本身限止,但不等于不能知道圣经作者的原意,尤其圣灵会帮助有心追求认识圣经的人。

改革宗:强调新约解释旧约的权威。然而,另外一派别是时代派强调字面意思的解释。特别是在解释末世论上有分歧。


导论——圣经文学之种类

郭秀娟在《认识圣经文学》中把圣经归纳为:

1.叙事文学

2.诗歌文学

3.智慧文学

4.先知文学

5.启示文学

6.书信文学

7.比喻和寓言

▶️叙事文(narrative)的定义

(所有课程开始前必须定义好范围,避免后期教学的名词定义的混淆)

圣经叙事的目的:就是在表达神奇妙的创造与神对他的子民拯救之工作,也阐明对我们的生命重要的教训。

▶️圣经叙事与故事的差别(史督华):

1、 不只是关于旧约时代的人之故事

2、不是充满隐藏意义的寓言或故事

3、不一定直接教导人

4、不一定都有特殊教训

利未记16-18章, 关于圣洁的教导,利未记也是叙事文体。

▶️叙事文的结构:

故事的灵魂在于“ 叙事结构 ”

圣经许多叙事在高潮中就结束。(约拿书,路15章)

举例:马可福音3章1-6节, 耶稣医治手枯的人

这是叙事文结构的图标,日常再查经的时候就可以对照右边的结构来解构叙事文经文。

▶️马可福音的结构:

场景:耶稣工作开始的时候(一章)

冲突:2章—12章 冲突达到高潮(耶稣与文士,法利赛人等“权柄”的冲突)

高潮: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13-15章)

结果:耶稣死了,第三天从死里复活,向人显现。(16章)

▶️马克福音的对象: 罗马受逼迫的信徒。

▶️马可福音结构中带来了两个重要的主题 :

1、耶稣是一位可以信靠的先知。

耶稣所有的预言都一一实现

2、门徒的失败。耶稣的跟随者始终不能掌握耶稣的身份和使命,也不能履行门徒的本分。(4:41;8:21),相反, 马太记载的时候都会提到「之后都明白了」。没有在门徒的口中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唯一一次,可8:29)。

由此引出——你是否履行了耶稣的门徒的本份了吗?

▶️叙事文体的原则:

1⃣️旧约叙事不直接教导教义。

2⃣️旧约叙事阐明别处所教导一项或多项教义。

3⃣️不是每个叙事都有可辨认的特俗教训。

4⃣️人物所做不一定是好榜样,经常是相反的。

5⃣️旧约人物多数一点也不完美。

6⃣️叙事结局不一定说明好坏,以圣经明确教导为准。

7⃣️不一定记载了全部细节。

8⃣️不是为了回答所有神学问题,其有特殊、明确限定的目的。

9⃣️叙事可用明确或者含蓄的方式。

笔记:整本圣经都是上帝所默示。

▶️叙事文的七个原则:

1、结构分析:细读经文本身寻找故事流程,清楚结构。

2、文体分析:辨识呈现题材的各种文学技巧与高潮。

3、编辑分析:以文体编辑研究判断作者重点强调何在。太9:1-8; 可2:1-12。这两处的比较 : 马可在此强调信心,马太在此强调权柄。

4、解经分析: 用文法、历史来看经文。

5、神学分析:将重点连到大段,以及整卷书的脉络。

6、处境化:将故事的核心教训应用到自己的处境。

7、讲章采用叙事形式。

▶️解释叙事文的原则:

例子:太9章1-8节  先宣告自己的身份——君王,具有赦罪的权柄。之后再将权柄赐给门徒与教会。(10章1节)

1、原来的作者在讲些什么?

2、今天的解释原则在哪里?

▶️四个准则(参考纸质资料):

摩根:解释要接受历史,以免变成武断。

例子:马可福音六章14—29 :

1⃣️这段经文主角不是耶稣, 而是施洗约翰。

2⃣️预告读者耶稣的结局将会与施洗约翰一样。

3⃣️耶稣的门徒也会像约翰一样的下场。

4⃣️今天的你也可能要像约翰一样的结局, 你是否愿意 为主继续肩负起宣教福音的使命?

如何得出以上的结论的?

希腊文和亚兰文,是圣经启示最符合原意的。

1、对照多译本(和合本,吕振中,新译本,希腊原文)。

2、联系上下文。

3、结合作者的意图(考虑他书写的对象)。

4、上帝对我们的意义启发是什么?

例子:可1:16—20呼召四个门徒 :

解释叙事文的步骤

1、经文观察

从经文表面提出各样的问题(不管合理与否)

2、文化背景

(加利利,渔夫,等等圣经中出现的名词,了解这些名词背后该有的文化背景,以及各种人物的关系表)

3、上下文语境

(编修学)

4、经文解释

马可福音整体内容是紧凑的,压缩的。

5、作者意图 (考虑作者本书的对象)

6、今日应用 (提出对课程受众的挑战,你愿意吗)


时间:2月21号

小组的作业

马可10章46-52节

根据今天将要学习的六个步骤去讨论。

一、解释叙事文的步骤——经文观察

一段经文1个小时是讲不完的, 所以必须要筛选, 选出则重点。

1、什么是“经文观察” ?


观察与经文观察的定义

2、观察与解释的关系 ?

归纳查经法:观察——解释——应用

3、如何进行经文观察 ?

①要新:每次研读圣经的时候,尽量当成是第一次研读这段经文。(一段经文读30遍)

②要念:要读出声音。

③要细:观察要仔细入微、深入、精确。

④要久:一定愿意花时间去研读这段经文。(老师曾要求每周写一段经文。)

⑤要博:可以同时对照不同版本圣经。

⑥要广:要看上下文的内容。

⑦要写:写的时候可以整理自己的思想,在写中也能反复思想所看见的是什么?

⑧要勤:要有恒心,肯付出代价,不要轻言放弃追求卓越。(一个月要有一篇新的讲章出来)

⑨要常:要有计划的每天抽出有一段时间来操练“经文观察”。

⑩要客观:不存偏见,不预设立场、忠于经文。

⑪不依赖:不要很快去看别人的注释书,或受别人讲道与注释书的影响。(要学会先自己解经,再然后查看别人的,容易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3、如何进行经文观察?

A、用六何法来观察 (6W)what,why , when , how , where , who

B、联系上下文

C、要学会多问“问题” , 不要钻牛角尖的问题 (弟兄会进容易钻牛角尖)

学会问问题

参考书:【圣地风俗的习惯】

D、不同译本多比较

和合本,新译本,吕振中,原文(精读圣经)

解释比喻的时候需要了解对象是谁?

参考:【新约引用旧约】

实际应用例子:马可福音五章24——34节 :

a、以六何来观察本段经文

b、以阅读来观察本段经文

c、以提问来观察本段经文

问到对的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解释叙事文的步骤——文化背景

1、何谓文化背景 ?

文化背景

2、 参考来源:a、书籍:最后参考书籍有参考,《证主圣经百科全书》有电子版 ;b、圣经本身(尤其摩西五经)

3、研究的范围

a.地理:加利利

b.政治与经济(军事与战争)

例如:宝贝藏在地里,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原因

c.文化习俗。参考:【天道出版社:胜地风俗习惯】

d.宗教习俗。

例如:马可福音的弥赛亚观

马可福音的弥赛亚观

2章13-17节

税吏的背景。

跟从耶稣成为门徒的背景。

不同税吏与罪人吃饭的背景。

三、解释叙事文的步骤——上下文境

1、何谓上下文语境?

联系上下文是每次查考经文的旗帜。

2、上下文重要的原因

3、实践上下文的原则

定义,原因,原则

实例:马可福音十一章15-19

无花果树代表以色列国

耶稣来,是要审判,整治,犹太人却质疑耶稣的权柄

先知书有重叠,都是审判后带来恩典

4、实践上下文的方法

应用方法

笔记:看魔戒你也需要很多了解背景,解经你也需要整体了解圣经

小组讨论:可10:46 - 52  (下面斜体部分都是小组讨论的笔记)

一、经文观察

1、何时 :传道三年半最后一次上耶路撒冷的时候经过耶利哥。

2、何地:耶利哥,拿撒勒。

耶利哥:新约耶利哥是希律重建的,重建地址跟旧约的耶利哥不同。

拿撒勒:不起眼的小地方,与大卫的子孙(君王与王宫)形成对比。「约1:46 拿但业的话 ; 犹太人对加利利的看法?加利利有出过什么先知吗?」

3、何人:底买,巴底买,耶稣,大卫,许多人,拉伯尼(夫子),门徒。

底买:希伯来文的意思是什么,“极被珍视的” ,巴底买代表的群体表面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广义的角度而言就是罪人,耶稣来就是寻找拯救失丧的人,上帝也看以色列人比精金更宝贵。

大卫:君王的属性,预告基督君王的身份。

4、何事:10:46-52

5、如何:巴底买两次呼喊求医治。

6、为何:因为巴底买有信心得医治,耶稣就医治了他。

提出问题:提的越多越好

1、这里大卫的子孙是从后裔的角度,还是一个大略的称呼?

2、51节为何要明知故问?

3、为什么要责备他?

4、(等等之类还有很多的问题)

二、文化背景,历史,文化等了解

(大卫的子孙称呼的文化背景,称呼拉伯尼的文化背景,耶利哥的背景,瞎子在本国待遇的文化背景,被丢下的衣服)。文化背景和经文观察可以结合使用。

三、结合上下文

1、灵性的瞎眼(门徒在前面还在争吵自己的权位,全然不知耶稣预言自己的死,他们十足是灵性的瞎子)。

2、预告门徒的软弱,两次预言都无法明白耶稣,只有耶稣死后复活,他们才明白过来。

经文平行的看待:三次预言宣告经文对照

三次预言宣告宣告的地点门徒的反应耶稣对门徒的教导

四、经文解释:

回应前面经文观察、提出问题的回答

五、作者的意图

1、告诉在罗马的信徒,耶稣真是他们所等候的基督,神的儿子,以色列的君王, 唯一需要的是,祈求上帝开启信徒的眼睛,使信徒坚定跟随主。(如同瞎子眼睛得看见后跟随主)

六、今日应用

1、随时多方祷告祈求仰望,要有信心等候基督,诚如瞎子巴底买一样。(巴底买的二次呼喊)

2、得救恩后更需要坚定跟随主。(52节)

3、常常需要反思自己是否回应耶稣的话“要我为你做什么?”

4、对比门徒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对耶稣的身份与使命错误的认识, 我们应该明白自己需要做什么, 真正理解门徒的身份,以及门徒的代价

5、虽然耶稣已经预先告诉他们将要发生在耶路撒冷的事情,但他们却要等后面事情应验后才能明白。需要耶稣二次医治。

四、解释叙事文的步骤——经文解释

1、经文解释的定义

参考书:「基道释经手册」

2、经文解释的原则

陈忠道,丁道尔等好的参考书

经文解释的定义和原则

五、解释叙事文的步骤——作者的意图

1、什么是作者的意图

圣经是借着作者自己知道明白神的旨意写出了每一卷书,因此每一卷书都会有作者的意图。

2、如何明白作者的意图?

平行经文:相同内容的不同记载,发现每一卷书虽然内容相同,但是所强调的重点是不一样的

例子:马可福音2章1-12节。(马可注重信心,马太注重权柄,路加注重  )

编修学:

3、总结作者意图的目的

参考书:【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

堕落焦点是什么?

作者意图的定义,方法,目的

六、解释叙事文的步骤—— 今日应用

1、今日应用所指的是:

在应用这一块不需要太争论

应用需要处境化—— 就是要接地气,符合受众的实际需要。

定义:圣经的信息对今天的生活,人生的方向、个人的生命而言有何意义?神要我们怎样回应?又应该要履行什么样的行动呢?—— 【基道释经手册】

老师: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会有局限性,不是所有经文都包含以基督为中心的,容易导致灵意解经。

道德式的讲道和以基督为中心的讲道没有冲突但是相互补充

2、错误的应用方式

忽略任何上下文

断章取义,注重单个句,词

把经文应用道应用范围以外去了

3、今日应用道原则性

补充:

圣经可以直接找得到的

与其他经文是一致性的

错误应用的方式和应用的原则性

笔记:

小组不要成为娱乐的小组,课程是否实际应用到小组

吃苦的逼迫和享福、安逸、懒惰的逼迫


时间:2月22号

马可福音之解释

马可福音八章22——十章52节

路程上的教训:

8:27凯撒利亚腓立比 ➡️9:33迦百农 ➡️10:17➡️10:32耶路撒冷

可8:22-26分析

1、6何,提出各样的疑问,问题。

2、寻找文化背景。

(伯赛大,摸他这个动作,吐唾沫,当时对瞎子的看待——罪恶导致疾病)

3、上下文。

上是要防范法利赛人和希律的教训,下是以彼得为代表的门徒对耶稣基督身份的认识。

演绎的叙事文体——旧约先知用演绎的方式来告诉以色列未来的情形

l耶稣三次预言自己受难。可八27——十45

序言:彼得点认信宣告。八27-30

凯撒利亚腓立比的背景

耶稣在路上提出问题:人说我是谁?你们说我是谁?

你是基督29节 —— 神的儿子

30节有隐藏的弥赛亚观——低调的弥赛亚观|马可福音是仆人式的方式呈现基督

1、首次预言受难和复活8:31

l彼得劝阻8:32-33

确认耶稣是基督是一回事,而对“基督”的身份下定义又是另一回事。

耶稣这位基督和犹太人所期望的基督之间的不同。

彼得完全按照人的弥赛亚观(弥赛亚是希伯来文,就是基督/受膏者的意思)。

耶稣严厉责备彼得,表明了这神圣旨意实现的必然性。

长执团和教牧团的比较、反思

耶稣的教导:作门徒的代价8:34-9:1

受苦的基督与门徒的身份的关系,都要背起十字架。

舍弃自己——否定自己都价值观念,放弃自我的意愿。

35节中的“生命”不是指肉体生命 ,是指属灵生命。是神与人建立关系后所赋予给人的生命。

这里丧失生命与得到生命是一个吊诡性关系。

9:1看到神的国的荣耀, 按上下文接着登山变像的荣耀, 也可以上升为钉十字架死后复活,荣耀升天,甚至衍生到约翰在岛上所看到的异象。

耶稣的教导:彰显其真荣耀9:2-13

彼得是如何认出摩西和以利亚的形象呢?

耶稣的教导:感叹人缺乏信心。9:14—29

本段与上文的对比,荣耀与无奈或挫败。

论禁食9:29

禁食应配合祷告,寻求神的意思,而不是自己的意思。

祷告较禁食更重要。

9:30-32第一次预言自己的受难和复活

10:32-34第二次预言自己的受难和复活

9:33-37亚兰文,希伯来文 , 小孩和奴仆是同一个名词

题外话:七年成人主日学的安排,让每一个人7年下来可以学习整本圣经。


马可福音中的“三明治”经文

 (三明治经文:就是一层包含一层内容的经文)

2:1——3:6中的2:18-22

4:1-19中的10-12节

4:1-34中的21-25节

5:21-43中的25-34节

6:7-32中的14-29节

8:22——10:52;/

11:12-26中的15-19节

14:1-14中的3-8节

14:27-72中的

14:43——15:20中的彼得三次不认主的经文

所有这些经文都可以按照所学的叙事文解经六步骤来查经




参考书目:

懒得打字了,对着图片看吧,都是很好的工具书



后记:


1、这次学习机会难得,原本还没打算去的, 去了之后收益颇丰。老师从叙事文体为重点,以马可福音为切入点,非常完整地给我们介绍叙事文体查经的方式。虽然只是针对叙事文体,但许多的解经思路是通用的。

2、这次学习解经的一个要点让我体会到, 就是在备课查经的时候, 一定要严谨,必须联系上下文,需要一个完整的大局观,并且需要对文化背景有一个较深入地了解。

3、手中最好有这些比较好的工具书,对解经有莫大的帮助。

4、在最后今日应用这一块,最好不要在应用上争论太多, 尽量在原则和真理多争论探讨。

5、老师的讲台风格非常好,喜欢大家的不断提问,鼓励提问,制造好的学习氛围。诚如老师所说:一个好的问题,是成功解决问题的关键。

6、那边作为学习场地真的非常好,安静,舒服,最适合学习啦!



学习笔记保存用,版权归老师所有,请勿转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