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心理学之陈立先生

2017-11-12  本文已影响0人  ayethink

陈立先生的事迹我简单知道点。浙大心理出身的大概没有几个人不知道吧,即使不是专门去检索,也听过课堂上老师们的简介。比如沈模卫老师就经常提起恩师的事迹,只可惜当时年幼无知,除了为自己来到中国工业心理学起源地而有自豪感外,竟没有去详细了解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今天却不同,我只看了两篇关于他的介绍,就被深深打动,也让平时搜遍神经网络也写不出几个字的我,忍不住写下钦佩之情。首先让我钦佩的是他的韧性。陈先生学成归国不久就面临战争、内部斗争等各种混乱,让一切知识无用武之地。直到1979年后才逐渐恢复此前的研究工作,可这时他已经77岁。我很难想象如果是我会怎样度过这中间40多年的苦闷生活。大部分人恐怕只是抱怨生不逢时,愤愤然了此一生。然而他不仅强势回归,还在生命的后几十年发出了耀眼的光芒。他建立心理系,招收博士生,培养了国内第一批工业心理学家,成为我国工业心理学的种子。这些功绩说起来三言两语即可带过,但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一个年近80的老人,在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试图为一个不受重视的学科奔走,申请信写一封又一封,各部门拜访一处又一处,言辞恳切而谦卑。这其中所需的勇气、智慧和辛劳只需想象一下就让我这个年轻后生心生退意,而他似乎忘记了有些比他还年轻的人已经准备好安享晚年了。

陈立先生为建系而奔走,也为建成的系劳心劳力。1983年,81岁的他和两个同事出访英美,确立了心理系的发展重点,同时看到了计算机的巨大潜力。三人在国外四处找好友借宿,硬是省下来七千美元,并用这笔钱为心理系购买了一批图书和一台计算机!七千美元在当时可是普通大学教师将近220个月的工资!(相比之下,如今公费出差的人中多少是借故游览享受的?多少以科研名义报销私人物品的?)可见陈老先生为心理系的发展多么操心。不过他操心的不只是心理系,更是中国的工业心理学。眼看着自己日益老去,他的重点工作转移到对青年人才的培养上。同样是81岁那年,他接收了第一个博士生,也是国内第一个工业心理学的博士生。他稍后即辞去杭州大学校长职务,理由只有一条:他要专心培养博士生。怎么培养?他对学生的严格如果放到现在恐怕会吓退一些不真心热爱科研的学生,据王重鸣回忆,每天要精读几十页外文资料,每周要专题讨论,往往紧张得厕所都要多去几回。但他的严格是伴随着责任心的,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据本科时沈模卫老师的说法,陈立先生自己掏钱给英语差的学生补习英语。可惜当年我还是本科生,还没见过那么多将学生当做苦力的包工头似的导师,以为导师就和以前带学徒的师傅差不多,所以关系好认真带很正常。如今回想起来,方觉陈立先生的可敬可佩。

当然,陈立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他的长寿。他1902年出生,2004年去世,共经历了102年的风雨,而且他在90多岁时还能在钱塘江游泳,去世前一个月还能正常思考。这也使得虽然从年近80才有机会大展拳脚的他依然谱写了绚丽的人生。或许,这是上帝补偿给他的岁月,但倘若没有韧性和勇气,恐怕也没几个人能抓住这补偿的机会。

最后,以实际行动向老先生致敬:

好好锻炼,保持好身体,才有做事的资本。努力钻研,做好学术,才不枉先生替我们开创的一片天;关爱学生,培养工业心理学的人才,努力朝着先生指出的方向前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