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铁翠香第80本/100《心灵三问,伦理
继续看伦理学方面的书,这本伦理学与生活的心灵三问章节脉落非常清晰,先告诉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伦理学,指出伦理学的重要性,接着三章指出伦理学的三个质疑,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三个传统伦理学的代表,以及另外三种不同的观点。不仅可以看出伦理学的发展变化,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伦理学的运用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不错。
阅读笔记:
伦理学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正如作者在前言中所提到,我们几乎每天都要作出道德判断和选择,即使有时候并未付诸行动,或者行动失败了,我们都在做一些以后要为之负责的道德选择。
关于伦理学的三个质疑,第一个质疑来自宗教,这个质疑否认了伦理学是道德规范的独立源泉,这种观点认为一切道德规范都是来自上帝的命令。如果这个质疑是正确的,那么伦理学就是包含在,宗教的范畴之类的,那么他就没有独立地位可言了。
第二个质疑来自于文化,否认伦理学为道德规范提供了独立的来源,是来自道德相对主义的质疑,这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一切道德规范的来源,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只不过是特殊文化的产物,仅仅与生活在该文化背景中的人有关,也只对他们适用,因此伦理学也没有独立地位可言。
第三个质疑来自于利己主义,较之前两个他有过之而无不及,声称道德规范根本就是子虚乌有,而并非像我们所理解的那样,有时要为了他人的利益,自己做出牺牲。利己主义否认道德规范本身的存在,他主张,所以我们能做,或者所以我们应做的,只不过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而非为了他人,这种观点认为,正如我们通常所理解的那样,伦理学有时要求我们牺牲自己,去成全他人的利益,要么是一种妄想,要么就是一种骗局。
传统伦理学的三个观点,功利主义伦理学,要求我们无论选择采取何种行为,或者实行任何社会政策,都要确保该行为和政策能为所有相关人员带来最大化的效益。
康德伦理学要求我们,我们行事需要与绝对命令相一致,因为它是一个可以同时被承认为普遍法则的第一准则。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与其说是一个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关乎存在的理论。
伦理学的另外三个质疑,来自于环境主义,女性主义和多元文化主义的质疑。他们并未决意消弱伦理学,或者否认其存在,相反,他们的诉求在于传统伦理学在道德层面需要进一步提升,以杜绝歧视和偏见。
第一章,宗教和道德
苏格拉底曾经提出,究竟行为之正当是上帝命令这样做,还是做上帝命令之时,是因为它是正当的?
神命论者试图证明道德是有赖于上帝的,并且他们辩护说,道德只仰仗于上帝的意志,但是如果一个人仅仅想证明,道德是有赖于上帝的,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式,他所需要做的不过是要说明道德有赖于我们的天性,以及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因为是上帝通过创始是我们得以存在,因此人类的天性和生活环境完全是取决于上帝的创造。那么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道德也是依赖于上帝的,或者反过来说,因为上帝创世才依赖于上帝而存在。
但是,这个神命论存在三个问题,一,我们怎样来理解上帝的指令呢?二?上帝创世可以用来解释神命论的正当性吗?三?我们怎样辨别上帝的指令?
神命论并不欲予依仗人类天性中的规范性结构,以及我们所赖以生存的环境作为道德的源泉,但是他们被迫承认了这一点,因为他们的理论面临的诸多挑战,其中包括,来自不同的特殊启示的要求之间相互冲突,我们的天性和环境,会产生一些共同的,规范性的立场和需求,以帮助解决这些冲突。
第二章,道德相对主义的质疑
道德相对主义认为道德的要求仅仅只是某个特定文化的产物,因此只和生活在该文化情境中的人有关,并且也只适用于他们。
如果我们都拥护道德相对主义,我们就无法根据某些文化上的独立,客观的价值标准,对其他文化群体中的个体行为习惯,作出道德判断不能指责他们就是错的或者是低人一等。
一个特殊的文化群体是否愿意,展示文化宽容取决于本族的文化规范,所喜欢的行为是否与其他文化群体的利益相冲突。例子:女性割礼。
第三章,利己主义的质疑
利己和利他的原因之间,到底是如何被视为一个非正义性的妥协?道德要求一定程度的自爱,或者至少是道德可以接受的范围,其次,很显然,道德要求人们不能无底线地追求一己私利,在利己和利他发生冲突时,构成这一妥协的道德因素,可以被视为拥有绝对的权威。
第四章,功利主义伦理学
功利主义伦理学家们都一贯承认,如果是为了大多数人更大的幸福和善,或者是为了所有人的幸福和善,一部分的人的幸福或者善是可以被牺牲掉的。
功利主义所要求的是一种理想的有同情心的道德行为者,关心并且认同每个人的利益,相应的,假如穷人的利益大于富人的损失的话,对于功利主义来说,对富人课税以保证穷人的基本生活也是允许的。
有时人们不由得就会这么认为,功利主义最让人反感的道德观点,并非是它会让我们做出我们一直认为是合法的行为,而是,或者说更为普遍的情况是,为了获得更大的利益,他会将那些加诸人,无辜的个体的伤害变得合法化。
第五章康德伦理学
在对待穷人和弱势群体方面,康德伦理学的一个解读采用福利自由视角,而另外一个解读采用自由主义视角。
现在贫富之间的冲突,被视为自由之间的冲突,我们既可以说富人应该享有不受干涉的将自己多余的资源用于满足奢侈需求的自由,或者我们还可以说穷人应该拥有可以不用从富人手中获取资源,用来满足自己的基本生存期需要的自由。如果我们选择其中一种自由的话,我们就必须摈弃另外一种,因此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哪一种自由在道德上是可行的,是富人的自由还是穷人的自由?
不管我们是用功利主义伦理学衡量人的利益,还是用康德伦理学和两人个人的自由,最重要的是,这一衡量都受到“应该”蕴涵“能够”原则的扩展原则的制约,因此不应该要求任何人做出不合理的牺牲。
第六章,亚里士多德伦理学
对亚里士多德而言,美德是一种理想的性格特质,是一种适度试过和不及之间的一种中庸之道。如果我们过于畏惧,或者故意五位,过于自信或者过于自卑都会犯错。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将伦理学看作是一个有关人类生存方式的学说,而不是一个有关行为方式的理论,他关注一种有德行的生活,认为这是幸福所需要的前提条件,美德被进一步明确为两种恶习,过和不及之间的中庸之道。
第七章,环境主义伦理学的挑战
人类通过运用技术,使得自己变得比其他物种更为强大,但是正如我们在人类伦理学中所了解到的那样强大和道德并不能混为一谈,并且在人类伦理中强大,并不是用有道的身份的必然要求。
第八章,来自女性主义伦理学的质疑
男性和女性确实会有不同的道德判断,但是并无证据表明,男性的道德判断就优于女性,我们只能说他们是有所不同的,这才比较合理。
第九章,多元文化主义的质疑
非西方道德理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对西方道德理想人物本身作出纠正和解读,其次,非西方文明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来自西方文明的道德理想人物的重要责任,而在此之前被我们忽略了,最后非西方文明,尤其是在跨文化方面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如何将我们自身的道德理想发扬光大。
结语
伦理学不能像宗教,它必须是世俗的,因为只有世俗的理由才能被所有人所接受,而宗教因素主要指是被信奉该教的信徒所接受。
功利主义伦理学要求,我们总是选择那些对所涉及的每个人,都能达到最好结果的行为或者社会政策。
康德伦理学要求我们询问自己,如果现实中每个人都照此形势会怎样,以此来测试我们的行为,然后摈弃那些不太,能够普世化的行为。
亚里士多德伦理学通过有德行的生活,对道德规范进行详细阐释,同时又对为了下一步成为一个更有德行的人在个人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做了进一步阐述。
译者后记
伦理学将道德现象从人类的实际活动中抽分开来,探讨道德的本质,起源和发展,道德水平,同屋制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道德的最高原则和道德评价的标准,道德规范体系,道德的教育和修养,人生的意义,人的价值,生活态度等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与经济利益物质生活的关系,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不同的甚至相互对立的伦理学派别。
道德不是发生在抽象观念中,而是每个人在具体境遇中的行为选择,因为伦理规范内容也往往是通过个体行为及道德行事道德心理来实现的。
————————————————————
我在参加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年阅读年挑战计划,本年度我要阅读书籍52-100本,请大家监督。每周没有完成一本的,发微信红包150元,一年没有达标52本的,再发微信红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