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读书读书笔记

《哈利•波特》20周年:男孩哈利•波特的魔法之旅和成长奇遇

2017-08-07  本文已影响120人  西陆华胥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从英文版第一部《哈利•波特》出版算起,到今年,已经20周年了。时间好快呀,就像被施了魔法~

《哈利•波特》一经面世就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哈利•波特”热,万千钟爱该小说的读者自称“哈迷”。

图片来自网络

从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到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哈利•波特》系列在给出版界带来了震撼,同时,其衍生出来的电影、商品也蔚为大观。

《哈利•波特》系列中,英国作家J.K.罗琳用她纯熟的笔法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以及跌宕起伏、摄人心魄的情节为广大读者带来了飓风一样的阅读狂潮。

图片来自网络

J.K.罗琳在《哈利•波特》系列中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出身独特的男孩哈利•波特的魔法之旅和成长奇遇。

他穿梭在现实的高科技世界和神奇无比的魔法世界之间,就读于魔法学校霍格沃茨。

哈利上学期间遭遇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劫难、灾变,他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传说中的“救世之星”,在与黑巫师伏地魔的霍格沃茨大战中力挽狂澜,拯救了魔法世界。

爱的启示录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诞生产生于偶然。

J.K.罗琳自小喜欢写作,当过短时间的教师和秘书,二十四岁那年,她在前往伦敦的火车上看到一个可爱并带有神秘气质的男孩后萌生了创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念头。

而促使她一直写下去的却是母爱的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作为单身母亲的J.K.罗琳生活极其艰辛,女儿又重病在床,为了给女儿一个慰藉,她开始潜心创作《哈利•波特》系列小说。

从小说的起笔开始,罗琳的女儿就一直是第一个读者。罗琳也正是想借助小巫师哈利在惊心动魄的冒险中展现出来的惊人勇气来鼓励重病的女儿战胜病魔。

由此小说的主人公哈利被打上了强烈的勇气的烙印。

他被神奇的分院帽划分到以崇尚勇气而著名的格兰芬多学院,一次次地闯过难关,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图片来自网络

也正是说,哈利这个人物形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母亲在孩子床前所讲的童话中人物的具体化、形象化。随着故事的展开,我们可以发现作者在哈利•波特身上倾注了太多的母爱。这便是该系列小说强大的情感基础。

哈利是一个孤儿,父母在他一岁的时候被黑巫师伏地魔杀害。之后,哈利经过邓布利多的救助被送至凡人世界女贞路上的姨妈家。然而,痛失双亲的哈利在姨妈家里并没有获得温情。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姨妈姨夫对于他有极大的偏见和不满,小哈利受到了百般刁难。

而作者为了弥补哈利的母爱的缺失,在魔法世界中塑造了一位慈祥的母亲形象来作为对其逝母的呼应,即哈利好朋友罗恩的母亲莫丽•韦斯莱。

从第一部“魔法石”开始,莫丽就一直在生活中给予哈利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得儿子罗恩都满怀嫉妒。罗琳在创作时的现实动力是对女儿浓浓爱意,她的这种心境也深深地渗透到小说中,总是让哈利感受到温馨的母亲般的关怀。

《哈利•波特》系列已经成为魔幻小说中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如果我们剥去魔法的外壳,然后抽丝剥茧,剩余下来的故事就是一个男孩的魔法之旅和成长奇遇。

图片来自网络

整个作品中描绘的神奇魔法世界中,无论是哈利、罗恩、赫敏等小孩,还是德高望重、法力高强的校长邓布利多,甚至是杀人成性、丧心病狂的伏地魔,都难逃“爱”字带来的恩怨情仇。

小说中正邪双方的代表哈利和伏地魔存在着很多的统一和对立。他们都有悲惨的出身:

哈利在一岁的时候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伏地魔出生后惨遭母亲遗弃,在孤儿院中长大。二人都收到了邓布利多的垂青就读于霍格沃茨魔法学校,而且都是成绩优秀。

两个人最大的差别和最强烈的对比是表现在有爱与无爱上,一个是畅饮甘露,一个是永坠深渊。

伏地魔的母亲是一个丑陋的女巫,她一厢情愿地爱上了凡人汤姆•里德尔,不惜用巫术、魔法勾引汤姆。二人结合后,伏地魔的母亲因爱得深切,决心以真实面目面对汤姆,不料却是汤姆弃她而去,终至家破人亡。

伏地魔的母亲用魔法给自己带来了一段水月镜花的爱情,受魔法控制的汤姆给予她的爱只是海市蜃楼,魔力散去后,真相酿造了惨剧。伏地魔的出生就是无爱之果。而他成长的孤儿院中也是同样缺少关爱。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的心灵在阴暗、脏乱、无情的孤儿院中收到了扭曲,一经定型,无可逆转。即使他后来受到了邓布利多的关爱,也对于他的异化于事无补。悲惨的童年经历为伏地魔的两次兴风作浪埋下了伏笔。

图片来自网络

同伏地魔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哈利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心理健康最为突出。

哈利的成名是因为他是中了伏地魔的死咒后唯一存活下来的人,正是在他的父母被杀害的那个夜晚,他成为“大难不死”的男孩。

恩爱的詹姆•波特和莉莉•波特不幸成为伏地魔阴谋的牺牲品,然而万幸的是,他们用爱保全了独生子的生命。哈利的母亲莉莉•波特在临死前对哈利所施的符咒使哈利幸免于难。

符咒本身并无太强的魔力,面对有史以来强大和邪恶的伏地魔简直是不堪一击。但是莉莉所施加的符咒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它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危难之际用生命为代价换来的。它昭示的是不可战胜的母爱的力量。

图片来自网络

哈利在这个符咒的荫庇下平安的成长。虽然,哈利在姨妈家受尽欺侮,但是生性善良的他并没有因此心生复仇的恶意,扭曲了自己的人格。

在他进入霍格沃茨后更是受到了校长邓布利多的青睐和莫丽的母亲般的疼爱,此外还有教父小天狼星布莱克的短暂却浓烈的父爱和伙伴们的友爱。

哈利出身悲惨,可是他却获得了更多的爱来取代身世的悲怆和生无父母的凄凉。哈利对人也是充满了爱心,他懂得爱与被爱。面对残忍的食死徒他终是不忍心用“阿瓦达索命咒”,这便是哈利和伏地魔最大的差别,也是决定二者“必存其一”的关键。

靠自己成长

小说的主线是哈利•波特的成长经历。

哈利在女贞路的假期生活只是他在霍格沃茨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学习生活的陪衬。女贞路的生活总体上是灰色的抑郁的。

在那里,在楼梯下的碗橱里,哈利只是一个瘦弱、头发蓬乱的普通男孩,遭到姨夫的训斥,总是被蛮不讲理的表哥欺负。

正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小男孩却在魔法世界中家喻户晓,并最终挫败了伏地魔的反攻,取得了对伏地魔战斗的最终的彻底胜利。

图片来自网络

几乎每一部小说的开篇都是哈利的暑期生活,短暂惨淡的夏天后便是哈利波澜起伏、惊险刺激的霍格沃茨生活。哈利是在于伏地魔的斗争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

年幼的哈利保护了魔法石,闯进了密室,帮助遭人陷害的教父小天狼星逃跑,释放了古灵阁的火龙,一次次的奇遇中哈利变得越来越成熟,勇于担当。

而之后,哈利对伏地魔的抵抗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他经过凤凰社的洗礼,在小天狼星、邓布利多逝世后,带领着赫敏和罗恩寻找并消灭魂器,并找到了死亡圣器,在霍格沃茨大战中战胜了伏地魔。

哈利的成长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变故、灾祸,他在年轻的生命中享受过万人爱戴的荣光,也遭受过别人无耻的诽谤冤枉。大喜大悲中,不变的是他一如既往的坚定、执着和英勇。

图片来自网络

他额头上的闪电形伤疤和手背上“我不能说谎”的刻痕已经成为哈利身份和人格信念的标志。

因为没有父母的明确指引,没有过人的天资,没有小天狼星、邓布利多、狼人卢平在决战时刻的鼎力相助,哈利的成长更多的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没有人给他明示,他就自己在一个个线索中寻找真相,忍受成长的阵痛。

与哈利的成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另一条线索:伏地魔的复出和崛起。小说中这两条线索一明一暗,一正一邪。

哈利就是在于伏地魔的斗争中逐渐发现真实的自己,担负起“救世”的使命。

而哈利于伏地魔的针锋相对仿佛就是他大难不死的翻版:

曾经,尚处于襁褓之中的哈利因爱而生,在狠毒的伏地魔的手下大难不死,成为一个奇迹;而后,当伏地魔卷土重来的时候,血气方刚年轻的哈利勇往直前,他的奋不顾生是发自内心的,带有命运的必然。

图片来自网络

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即使伏地魔的魔法再强大,手段再残忍,终究是无法战胜爱的力量。

伏地魔的第一次失败是正义与爱的胜利,是邪不压正的必然。他第二次的失败以及丧命则是执迷不悟、咎由自取、丧心病狂的赌徒式的悲哀,可怜可悲的他无法逃出宿命的怪圈。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成功在于J.K.罗琳出色的塑造了一个少年艰辛而又快乐,新奇而又险恶的魔法之旅和成长奇遇。

图片来自网络

哈利只是一个被命运偶然选中的平凡孩子,可是,他却在自己充满痛苦、救赎的生活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使小时候“大难不死”的传奇在与邪恶较量的时候再度呈现在世人面前。

相对于大难不死、救世之星的神秘化,哈利在霍格沃茨的格兰芬多魁地奇球队中的成长则显得更加真实可信。哈利用自己的行动为霍格沃茨的学生们树立了一个励志的榜样,为世间纯洁大爱做了诠释。

图片来自网络

与其单纯地把《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奉为魔幻巨作,并抱着这种心态来看书,不如,把它看成一个男孩的魔法之旅和成长奇遇。

20周年了~曾经认真阅读《哈利•波特》的你,经历了怎样的成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