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L师资素养培训》收获

2019-09-29  本文已影响0人  我心若莲

      如果你问,SEL到底是什么?以前我都会解释半天,什么五大模块、N种技能……现在我会回答,就是情感技能与社会技能。两个维度就是,孩子怎么学、家长/老师怎么教。如果你再问SEL这些技能到底是什么方法?我则会回答6个字:呈现、评估、利用。

      两天的实践课,学员们展示了整整十堂SEL课。最精彩的当然是杨娜老师的点评。对于一个曾经从教15年的老师的来说,第一次听到如此细致入微的评课。教学目标如何确定,教学内容如何组织,教学手段与方法如何实现,重点与难点在哪里……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时必须考虑的基本要素。但是,如何将一个大的教学目标分解成几个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层次的不同,设定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应该掌握的程度,这就是个技术活了;在社会情感学习的课堂中,你无法预料学生会说什么、做什么,你不知道那个当下学生的情绪状态,那么,如何在出现状况的时候能及时把学生拉回到的课堂目标上来,这又是一个技术活;我们平时家长课的时候更多的是带领活动,带领活动的目的是启发思考,但每个人的思考角度不一样,所以思考结果是发散的,最后每个人get到的点都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体验式的课堂却不能只发散不收敛,如何夯实具体目标更是一个技术活。

      除了杨娜老师的点评,另一个印象深刻的场景就是,宇翎带领的一句废话都没有的空讲,惊叹于宇翎一年多的变化,用一个词来说就是“惊艳”。

    总之,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关于SEL课程中的教材教法。一言以蔽之,即便我把教案给你,你也未必能上得好这个课,因为这个教案背后有很多很多的原理你不清楚。只有掌握了底层逻辑,你才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两天的课让我想明白了以下问题:

    拿着写好的教案去上课,只是换了个说法,效果却完全不一样;

    孩子在课堂上回答你提出的问题完全不着边际,甚至直接挑战你的权威,你不知道如何回应;

    你在备课时纠结到底能不能用某个绘本或某个团体活动;

    你花了很多时间去讲解知识难点,结果原计划的教学内容无法完成;

    你不知道复习回顾的时候是应该关注知识点还是关注孩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不知道不同年龄阶段的sel课程在设计上有什么不同;

    你不知道在课堂中角色扮演中应该由谁来饰演“坏人”?

    再简单罗列一下收获:

1、SEL每一节课的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技能目标。这三个目标的落实不是通过我们直接去告诉孩子,而是让他自己在活动中体验、从体验中思考、从思考中总结出来的。这三个目标是层层递进的。

2、课堂上所有的挑战与问题都是可被利用的资源,都可以导向教学目标。

3、孩子会比成人学得更快,因为成人的大脑需要经历先解构再重构的过程,而孩子却可以直接建模。

4、体验式教学与体验式活动是不一样的。体验式活动比较发散,能收获什么,每个人不一样。体验式活动目标更精准。同时,体验要总结成反省性经验,这个经验可以直接应用于生活当中。

5、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记忆性的,一类是运用性的。后者特别需要通过体验来获得。

6、设计课程的目标要根据孩子的实际年龄有区分。“了解”与“理解”程度不一样,“理解”与“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

7、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跟孩子商量,孩子年龄越大,可以商量的范围也更大。

8、一堂课不需要完全走完所有内容,如果目标达到了,可能最后一部分练习就不需要了。对教师来说,也一直要想着自己的目标,是完成教学任务还是积累经验还是给孩子某个技能?

9、亲子共学上完一堂课后,给家长的反馈不是孩子的课堂表现,而是反馈孩子今天学了什么,为什么要学,家长怎样实践。

以《共赢》例:

教学目标:理解为什么要共赢,体验共赢的感受,学习如何与他人达成共赢。

重点与难点:共赢是指“赢”了什么?引导孩子对“赢”什么的看法。(共赢的前提——遵守规则。引申出更多的思考,比如不是跟谁都能共赢的,不值得信任的人就不要与之共赢;“主动放弃”与“被动放弃”是有区别的;“输”可能会变成主动妥协,会比赢更有自信。)

课程设计的四个环节:一是经验导入,比如复习之前的课程、视频、热身活动等;二是省思观察,体验学习活动;三是抽象概括(总结提升),提出“为什么能共赢”、“怎么做才能共赢”、“赢了什么”等问题;四是实践验证(练习体验),让孩子练习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场景。

    余下十节课的点评细节,请到线下沙龙中来体验!

《SEL师资素养培训》收获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