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章 2
2020-11-13 本文已影响0人
清风8351
第二章 功成弗居
第二节
[原文]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①,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④,生而弗有⑤,为而弗恃(shì)⑥,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注释]
①圣人:老子理想中的“与道同体”的人物,他与儒家圣人有很大不同,是“有道的人”。
处:做为、担当。
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管束。
④作:运作、运行、发生。
始:管理、干涉的意思。
⑤生:生养、生长
有:据为己有
⑥为:作为
恃(shì):依赖,依靠。
[译文]
因此,有道的人用“无为”的法则来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比如日月星辰,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不用说话,人们就根据它们的规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让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运作而不加管理,让万物按照自己的天性生长而不将其据为已有;抚育万物但不自恃己能,立下了功勋反而不居功自大。正因为他没有居功,所以他的功绩就不会失去。
[哲理]
本章,老子首先提出一种对立统一的世界观,然后在其基础之上探索“圣人”治国处事的方式,即“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通过顺应天地大道,世间最根本的那些自然规律而达到一种内与外,大与小,个人与集体的和谐。
很多朝代,尤其是战乱刚刚结束之后,社会复苏的时候,老子的思想对于治国、治家来说就极为重要。比如汉初实行黄老思想,提倡无为而治,使国家在秦末的战乱废墟上逐渐恢复过来,实现了著名的文景之治。
道”贯穿于天地万物之间,盛衰存亡,生老病死无不依道而行。春耕夏锄,秋收冬藏,是农民种地应该遵从的规律,晚种或是早收都必将违反植物生长之道,使生产受损。“揠苗助长”便是最好的例子。小到教育儿童,大到国家的治理、社会的改革无不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