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老师(三)
2019-05-22 本文已影响0人
一路葳蕤
在二十多年前,我的老师的一些方法就很前卫。
比如他很重视阅读和习作。除了每天给我们阅读,还经常自己掏钱给我们订阅《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报刊,在班级里传阅,传到最后不知所踪,他也不恼,仍旧继续订。
要知道二十多年前一个乡村教师的工资是很微薄的,而他的家里四口人,只他一人拿工资。放在今天,能这样做的也没几人吧。
他还经常举行知识竞赛,有提前两周公布,我们那两周特别用心,读背写积极准备,有时又会"突然袭击",让我们既兴奋又紧张。当然,竞赛之后的作文是免不了的。
在习作指导方面,他也特别有方法。记得他让我们写校园里的一个池塘,先把我们带到池塘边观察,然后让我们找个合适的地儿坐下,像写生一样对着池塘写起作文来。
记忆中我们趴在操场上写过,在学校后面的田边写过,写过云,写过雨,写过牢骚,还写过"谏言",总之,印象中练笔的次数特别多。从他教我们起,我从未怕过作文,反倒每次作文课都有种期待。
当然,因为激发了这种想要自由表达的愿望,我的作文写得很放松。也恰恰是这种放松,让我稚嫩的文字,离心灵更近,反倒更真实。也许就是这种真实,让老师很欣赏,时常拿我的作文当范文来讲评。那是我最开心也最骄傲的时候。
不过,也经常做过反面教材。在练习把《赠汪伦》改写成现代文时,我没弄透诗意就发挥想象,把汪伦踏歌而来的脚步,写成“急促的脚步声",被老师充满感情地朗读出来,换来哄堂大笑,当时的我恨不得钻到桌子底下,从此再也不犯马虎的毛病。
他还经常举行作文竞赛,给个题目,当堂写作文。还不仅在自己班里比,还和兄弟班打友谊赛。总之,语文课被他折腾得花样百出。这在那时的农村小学是很少见的。因为大部分老师还在照本宣科时,我的老师已经在教学改革的路上走了很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