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细胞

2020-10-26  本文已影响0人  Hannisal

B细胞的来源:

哺乳动物骨髓(bone marrow)或鸟类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中的淋巴样干细胞分化发育而来。


【B细胞的分化发育】

一、BCR的基因结构及其重排

Part a.BCR的胚系基因结构】

重链:位于第14号染色体长臂,由编码可变区的V、D、J基因片段以及编码恒定区的C基因片段组成。
轻链:分为k基因和λ基因群,分别定位于第2号染色体短壁和第22号染色体长臂,但编码轻链可变区的只有V、J基因片段,编码恒定区依旧是C基因片段。

重排工具

具体怎样重排才能产生有功能的BCR呢
V-D-J(重链)或V-J(轻链)连接后,再与C基因片段连接,才能编码完整的Ig多肽链,进一步加工、组装成有功能的BCR

如何保证B细胞克隆单一的特异性以及只表达一种Ig型的轻链?

Part b.BCR的多样性产生的机制】

Part c.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中的分化发育】

抗原非依赖期:B细胞在骨髓的分化发育过程不受外来抗原影响
抗原依赖期: B细胞在骨髓微环境诱导下发育为初始B细胞,离开骨髓,到达外周免疫器官的B细胞区定居,在那里接受外来抗原的刺激而活化、增殖,进一步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

Part d.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B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

二、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Part a.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BCR复合物由识别和结合抗原的mIg和传递抗原刺激信号的Igα/Igβ(CD79a/CD79a)异二聚体组成

Part b.B细胞共受体】
B细胞表面的CD19与CD21及CD81非共价相连,形成B细胞的多分子共受体,能增强BCR与抗原结合的稳定性并与Igα/Igβ共同传递B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
在复合体中,CD21(即CR2)可结合C3d,形成CD21-C3d-抗原-BCR复合物,发挥B细胞共受体的作用;
CD19传递活化信号,此外,CD21也是EB病毒受体,与EB病毒选择性感染B细胞有关。
Part c.共刺激分子】
B细胞的活化不仅需要第一信号,还需要第二信号
第二信号主要由Th细胞和B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

Part d.其他表面分子】
CD19 B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
CD20 表达于除浆细胞的各发育阶段的B细胞
CD22 特异性表达于B细胞,其胞内段含有ITIM,是B细胞的抑制性受体,能负调节CD19/CD21/CD81共受体
CD32 有a、b两个亚型,其中CD32b即FcγRIIB能负反馈调节B细胞活化及抗体的分泌


<人卫医学免疫学第9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