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后事终难继

2020-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月落星沉1990
《红楼梦》

八七版的《红楼梦》是几代人的经典,现在是过去了三十多年,它却在大浪淘沙之后越发如明珠一般璀璨夺目了。

在两三年前从头到尾重温过一回旧版《红楼梦》,趁着这次B站上架四大名著,遂再次重温,于这一回,引发了不少思考。

在配乐方面,《晴雯歌》是万能曲目,不论是喜庆的宴会场合还是到了什么节日,但凡是一群人蜂拥似的出来,必然有《晴雯歌》的出现,而实实在在地配有歌词的只有两次,一次是晴雯生病为宝玉补雀金裘,一次她弥留之际,芳魂奄奄。

至于《枉凝眉》,上音乐课时,有一个章节就是就是它,但是那时觉着哀怨,听不惯,现在再听时眼前总是浮现宝黛二人,一会儿黛玉赌气铰香囊,宝玉打百样儿地赔礼道歉,一会儿是两人坐在花树之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而对《聪明累》的喜欢在某种程度上还要胜过《枉凝眉》几分,“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这是王熙凤意悬悬的半世心,被消耗完了,荣宁两府倒了,又过了几十几百年,整个封建王朝都不复存在,与之响应的士族文化也如大厦倾、灯油尽,消失于满满的历史长河之中了。

就名场面而言,宝黛共读《西厢》是大多数人对八七版《红楼梦》的初印象,而在教科书上的一幅图是贾母与众女孩儿在离开芦雪庵、结队而行的样子,配色、款式都再现了一个时代的风物特色。如湘云醉眠芍药絪、黛玉葬花、宝钗扑蝶等等更不用细说,都十分地还原。

只“叹美中不足今方信”,到底是“意难平”。因为资金、技术和时代背景等,所以太虚幻境以及叔嫂魇法的情节都没有拍摄,再加上《红楼梦》本身就是未完的残篇,八七版《红楼梦》的几个缺点是很明显的。

首先就是画质的问题了,起先的两集差点没看进去,无他尔,只因画质太差,一下子就梦回八九十年代,即便是开了超清,那屏幕上面的人脸依然是有时清晰,有时模糊的,有生之年盼望着能看到重制版的出来,不至于让眼睛如此疲累。

次之,八七版的字幕全都是一笔一划、一字一句写出来的,如今的这一版本,除了诗词、歌词等之外,举凡人物的台词均是与一般的字幕无异处,甚至每一集里面都或多或少会出现错别字。

再次之,就是剧情的节奏推进比较快,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还是资金有限等那些问题,许多的名场面都没有拍摄,比如有名的螃蟹宴,另一个就是明明场面拍了,但是台词都没有细细地铺下来,这导致很多剧情都显得突兀,像是树杈子一般光秃秃地支棱出来,让未看过原著的人感觉摸不着头脑。

其实,红楼梦是很慢的,这种“慢”不是没有内容,没有内涵,不是言之无物,却实是一种细致,一种典雅,一种不疾不徐,借用蒋勋先生的话就是《红楼梦》沉得住气,而“沉得住气其实不是写作的技法,沉得住气是一种生命态度——知道生命这么漫长,所以不急。”

在变快的电视剧节奏中,多多少少都伤害了原作的优容雅致,甚至于磨损了部分的人物特性。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人物的结局。多少人为这部小说的人物结局如痴如狂,在八七版电视剧在晴雯病死后以后又相继司棋、触墙而死,香菱屈受贪夫棒而死,然后黛玉焚帕离世,再加上前面秦可卿病重归天,金钏儿跳井,尤三姐自刎,尤二姐吞金,等等,是各有的黄泉路。

相对改动大一点的是,抄家时贾母殡天,入狱后鸳鸯自戕,王熙凤闻噩耗去世,宝钗辗转被蒋玉菡和花袭人救助,湘云变成船妓,四处漂泊,李纨没有煊赫,反而是罪人。

从已知者的角度望过去,那“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你去罢,我们也都散了”“咱们也聋子放炮仗,散了吧”“有抄家的那一天”等话说是谶语,说上一千遍一万遍都不算为过。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