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海行动》观后感

星期六的晚上,和同学一起看了最近大热的《红海行动》。
全场几乎座无虚席,也没有提早离开的观众,足以见得大家对这部片子的期待和喜爱。
看完以后,只感觉自己没有白来这一趟,本来带进放映室打算喝的奶茶最终都被我原路打包带回。
这是一部血腥尺度远超以往国产片的大作,也是一部中国军人绝地反击的惨烈写照:
为了保护同胞安全回国,8人的小队里有4人战死沙场。他国救援,四面埋伏,恐怖分子占据了地利人和,敌我双方全程在炮火的轰鸣的摸爬滚打中度过。
拍出《湄公河行动》的林超贤继续创造“战争神话”,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以战养战、以战写人。
是以在影片中最神奇的部分就是,虽然整部电影并没有对某个人进行过深刻的艺术描写,但是一旦某个人的镜头杀青了,你的脑海里马上就能迅速地回忆起他的个人形象:
爱吃糖的石头,最后含着糖“回家了”
记者夏楠,历经生死“报复”了自己最恨的敌人
李懂救人的一枪,成就了他走向主狙击手位置的第一场胜仗
……
电影里没有个人的英雄主义,没有正义的绝对必胜。主角们的最终的胜利并不在于他们单体作战的强大,而在于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可嘉:
在救助邓的过程中,徐宏在临终前摁下的通讯器为队友找到了支援
身为女性军人的佟莉,巾帼不让须眉
4人小队进行的黄饼争夺战,任务分配均匀,任是少了谁都无法完成
……
最后插一段跟电影主旨无关的小插曲。
《红海行动》是一部全程严肃紧凑,几乎没有笑点的电影。
我要说是“几乎”,那是因为有这样一幕,带着糖果的石头对同队的佟莉说
“要吃颗糖吗?”
几番来回,队里的一枝花接受了这颗糖果。而此时的镜头给了石头一个正面特写,眯眼、邪笑,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好感不言自喻。
如果这是一部校园剧,那下一幕里,这两个人势必会成为全剧的中心,然后展开一段爱情故事。
然而这是一部军事题材的电影,放眼全剧的场景,海洋、沙漠、桥头堡,一个又一个的战场之上,焉有校园里的和谐安宁?这就是写实的战斗,血淋淋的生命在战火的炮灰中奄奄一息的生存大战。
于是青年们忧郁而又敏感的小情歌,还没来得及唱响,就已经被不断轰鸣的炮火声撞地支离破碎。
影片在播放到这里的时候,全场响起了唯一一次的欢笑,也是放映室里唯一一次气氛轻松的地方。
而之后,石头重伤身亡,佟莉掏出那颗还没拆封的糖果的时候,
一段感情,还没有开始就注定将会迎来终结。
这是他们的悲哀,也是故事注定的结局。
强者无敌,所以所向披靡。
看看《红海行动》,再查查国外的事件,你就会发现,自己生活的国家,原来是这么的安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