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要不要带着目标去读?
以我个人来说,这句话可以拿来作为金句的。
时间太宝贵,当下,大家的工作太忙碌,生活节奏太快,能挤出时间拿起一本书阅读,是值得夸赞的事行为。
你在读时,时间就从你翻的一页书一页书中溜走了。
读完了,若有人问你,这本书讲了个啥,你有啥感悟,你却支支吾吾讲不清楚,这是对时间的浪费,还不拿这个时间去跑个步、跳个绳,运动一下能让你出出汗,而拿着书装模作样有一个看书的姿态就以为在看书,简直就是掩耳盗铃。
我以前看书就是这样一个状态,翻完了就等于看完了,为了看而看,还为翻完了一本书而沾沾自喜:瞧,我又看完了一本书!
也因为缺乏看书的方法,比如,看完一个章节停下来,自己组织语言把读完有哪些想法口头说一说,或者看的过程中,脑中闪现了哪些想法,应该及时在书上做个记录,因为过不了多久,这个想法再记不起来,或者看完整本书,回头把划线的内容做一个摘抄,而且时不时要把摘抄的内容拿出来再读读,还会再次感叹作者写出这么好的好的句子、片段,就想牢牢地记住它们,记住才有运用于实践的可能。
方法用到位,在书中汲取的养料才会更多。
读任何书还是要带一点目标的,拿最可以没有目的的消遣类的小说散文诗歌来说,也是要有目标的,对于爱写点文字的人来说,可以学学人家怎样谋篇布局、遣词造句,一般人也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不同人的生活状态、作者的思想等等,最没有目标,不也是拿着书本在消遣时光?
我以前就被那样的观点所蒙惑:看过的书终会化为你的血和肉,似乎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其实要让看过的书化为自己的血和肉,还是要去刻意自觉地去消化、吸收书中的内容。
为什么读完一本书会带给两个不同的人不一样的收获,没啥收获的人,看书就像走马观花,有收获的人在最大化榨取书中的营养。
世界上的好书太多,排着队等着我们去翻阅,有限的时间里拿到手中的书,就要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反之,还不如去刷刷视频得了,确实不能把刷视频和看书同等起来,为什么多数人喜欢刷手机视频,而不喜欢翻书,刷手机视频可以不用脑,而翻书就不一样了,书看得多了,人就聪明起来,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看书的目标性太强,也不是什么好事,啥事用力用过了,就会朝着它的反方向发展。或许你拿起的一本书什么营养也没有,倒也可以看看作者是怎么做到长篇大论却没啥养分的。
很多人爱刷手机视频,大数据还能根据你的喜好不停地给你传送你喜欢看的视频,让你深陷其中,欲罢不能,本来只是停留个几分钟的,没料到几小时被刷没了,你收获了啥呢?虚无!看书也一样,一无所获,虚无!
至于会不会误导看到这句话的人,大家都是有脑子的人,自己会根据自己的直觉、经验去判断。我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判断这句话对我有用,是不是对人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