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读书想法

瞎想论之:人为什么要读书?

2018-12-30  本文已影响177人  子不与语
瞎想论之:人为什么要读书?

我有三个时间点,是特别想读书的。

第一次是刚上大学,2014年的秋天,第一档网络辩论节目《奇葩说》第一季开播前,海选选手的时候,清华大学博士生梁植,拥有金融、法律、新闻传播三个学位,他最后的问题是,自己以后可以做什么样的尝试。

“一个大名校是干什么的,名校是国之重器。

一个名校生走到这里来,一没有胸怀天下,二没有改造国家的欲望。

你问我们你该找个什么工作?你觉得你愧不愧对清华十多年的教育?”

奇葩大会高晓松批梁植

高晓松的愤怒和毫不留情的质问,当时也是给了我振聋发聩的心灵一击,我不是名校在读,可是心怀天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从小学就教我们的志向,似乎已经被社会主流同化而使我们忘记了,真是叫人惭愧。

第二次是我读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在那个黄土高坡上,吃高粱馍、喝剩菜汤的孙少平,他用书本维持着他的骄傲,用书籍充实着他贫瘠的生活。在煤矿场打工的日子,尽管生活如同煤炭,压肿了他的肩膀,佝偻了他的背脊,可是只要有一支蜡烛,他就能带着虔诚的心字字顿顿的读完一本书。

平凡的世界

第三次想读书,想上名校,是看电影《无问西东》,那讲的也是一个叫清华的大学。我感动不仅是陈鹏和陈敏佳牵手跑过绿茵茵的操场,穿过阳光明媚的小树林和青春洋溢的高中生做操场地的美好,我更加感动的是,吴岭澜、陈光耀、陈鹏在那个战乱的年代,为了梦想,为了学术,为了国家,而热血沸腾敢于牺牲、敢于思索的情怀。

吴岭澜一直囿于追求真实和自我,吴耀光执着于追求梦想,并始终热忱爱着他人。瓢泼大雨中,体育生在操场跑步锻炼身体,文学老师“静坐听雨”四字,叫我看到了一个名校的风采,内心涌动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情怀的向往和敬佩。

清华校长梅贻琦

小时候,父亲经常刺我,不让你读书了,回家给你妈帮忙。

每每这个时刻,为了显示我是一个爱读书的小孩,我都力争到底:我要读书,我就要读书。父亲这个时候就会漏出得逞的笑容,他认为他又给我了努力学习的动力。

小学之前我把这件事当做一件父女之间交流爱的信号,然而慢慢大了,我厌恶了父亲这种“试探”。

下学期不读书了,回来给你妈帮忙。

好啊,我早就厌烦了读书。呵,读书,读书有什么好的。

看到父亲第一次为自己的另类教育而迷茫,我内心有一丝报复的快感。

父亲是一个执拗自我的人,他从没有夸过我和我的姐姐,更谈不上促膝长谈的鼓励和无微不至的疼爱。他如同粗糙的大山一样,令人不容忽视可是我永远不想靠近。

我确实不爱读书了,准确的说是学习。可我还是读完了大学,读完了很多的习题和课外书。这最大的原因,大概是我太爱空想和做杞人忧天的思考,我需要一件正确的事指引我前行。

我总是认为,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无谓的,所谓名,所谓利,所谓金钱和生活,我都无所谓。唯一让我还惦记的,就是爱。

亲人之爱,朋友之爱,恋人之爱,还有对世界的博爱,对花鸟虫鱼的眷恋,对蓝天碧水的柔情,这些想起来竟都让我热泪盈眶。

犹记得《无问西东》里的那句台词,从思考人生的羞耻感中解脱出来。

我时常思考,时常陷入何必浪费时间思考这无谓的东西的愧疚感中。我从这句台词中获得解脱,却并没有缓解病痛。我时常想我何苦花这个时间精力学习工作,到最后不就是为了活下去吗?选择体面的活还是腌臜的活,这有什么所谓?

当然我读过那么多圣贤书,我知道人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那么,活着是为了什么?创造美好世界?建设祖国?这些虚妄的口号最后归结到人类本身,还不是为了持续性“活着”这一个目的,无论是个人的还是世界的。

正因为如此,我时而踌躇满志,时而混吃等死。

当庸庸碌碌活了这么久,长久的我只有运动时,看了一本好书,读到一个好故事,亦或是遇到一个有趣的人时,我才觉得自己是活着的。读书真是令人偏执,因为书,我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可以谈天说地,也因为书,使我扯以上这些奇奇怪怪的话语。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