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闲文!傅申1980。田如玉

身边大山里的庄稼人生活

2022-03-18  本文已影响0人  齐帆齐

本文作者:齐帆齐商学院成员 田如玉


中国自古就是个农业大国,多数人从小就生活在农村,与泥土打交道。自从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科技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思想和眼界也随之改变,稍有文化和胆量的人大都选择下海,从此改变命运。

在九十年代,年轻人凡是敢走出大山,在外面闯荡的,最后都会选择在城市安家。慢慢的,农村人越来越少,留下来的都是些老弱妇孺,或者是家里穷,上不起学,不识字的。

尤其是留在大山里的人,都只能选择自食其力,以种地为生,这便有了地地道道的庄稼人。

大山里的庄稼人虽然眼界窄,格局却不小,他们的心胸像大山一样宽广淳朴,骨子里总透着那份朴实善良、耐心坚强,更重要的是那种知足常乐的心态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大山的庄稼人朴实善良

大山阻挡了他们的眼界,却给了他们一颗善良朴实的心,他们一直保持着热情好客,互帮互助的习惯。

村子只要某家有啥事,其余的人都会主动去帮忙,尤其是喜白丧事,主东都不用挨家挨户去请,只要家里有劳力的都很自觉地去了。

如果家里来了路过的客人,即使是不认识的,女主人也会赶紧倒茶装烟,然后搜集食材招呼客人在家吃饭,还会请上几个邻居过来陪客人喝上几杯。

听公公婆婆说,那个时候他们可没少接待路过的陌生人。老钱害怕他们上当受骗,就嘱咐他们少与陌生人接触,公公总说:“只要自己心正,就不怕被骗,那些人跑到我们这荒山野岭的地方,如果连口热饭热水都没有,是不是也显得我们庄稼人太小气了。”

虽然他们在接待客人中的确上过很多当,可他们热情善良却不会被磨灭,这就是庄稼人的本性。

大山的庄稼人耐心坚强

很多庄稼人虽然不识字,但是二十四节气却熟记于心,哪天什么节气什么日子,他们比很多有文化的人都懂。

他们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蔬菜粮食,从翻地到下种,再到锄草施肥,几个月后才会有收获,可他们总会耐心等待,用心培育好每一棵小苗。

记得去年,公公种了好几亩玉米,背牛粪、锄草、施肥,费了好多力气,最后快要掰玉米时,两夜功夫,被一群野猪吃去一大半,婆婆特别伤心,公公却平静地说:“野猪也是肚子饿了嘛,吃了就吃了,明年再种就是,再伤心包谷也回不来。”

公公说这话时,我就坐在旁边,我看着他那平静的神色,被他这份从容、淡定、坚强的性格所折服。后来,公公把野猪吃剩下的玉米一点点背回来,今年又继续种了一些。

老钱总反对公公常年种粮,机器设备进不来,每一步都要靠人工动手,粮食产量还不高,根本挣不上几个钱,还把人累的够呛,如果野猪来抢着吃,更划不来。如果能够发展适合当地环境的产业,或许会有更好的出路,可公公不听老钱那一套,还是年年种地。

老钱还动员了村子好几个庄稼人,希望他们能改变思路,大家团结起来干一件事,让整个村子都富裕起来,最后没一个人听他的,老钱当时就想不通为啥这些人宁愿年年吃苦受累,也不愿改变。

其实,我很理解这些老人的想法,他们从小饿肚子饿怕了,只要家里有粮,心里才不慌,他们那辈人对钱没多大概念,够花就行,但是粮食必须要存足,晚上才能睡的着。

公公从一二十岁就开始种地,当时很多家庭都缺吃少喝的,他却凭借自己那一双勤劳的手让一家人吃上白米细面,从来没饿过肚子,到现在家里也没缺过粮食。

在他心里,现在的社会已经很好了,每天能吃饱穿暖就是最好的生活,物极必反,三穷三福不得到老,世上没有长久的大富大贵,平平淡淡的日子才是最真实的人生。

公公虽然不识字,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人,但是那份坚强和担当却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

大山的庄稼人乐观豁达

在这个靠天吃饭的大山里,常年遭受自然灾害的侵袭,有的庄稼人劳累大半年,如果遇上一场洪灾或者旱灾就让很多家庭颗粒无收。

以前听爸爸讲过,1972年那场特大洪水,几乎把整个村子都淹没了,还冲走了好多人,田地庄稼房子很多都被冲毁,村里人挨得挨饿,受得受冻,足足花了三年功夫,才把田地房屋重新修建起来。

面对无法预料的自然灾害,庄稼人总会乐观地说:“种在地,收在天,做好自己该做的,别的就别管!”

公公还常常对我和老钱说:“土地生万物,万物生于土,别嫌弃,你对它好,它自然会对你好,只要勤快,就能过日子,别总想着出去挣大钱,过平平常常的日子就好,人要善良知足,老天才会保佑!”

老钱每次听公公这么说就爱顶嘴,可我却喜欢和公公闲聊,我觉得公公的很多话挺受用,他虽然一辈子没啥多大成就,可内心的那份乐观豁达值得我学习。

我虽然上过几天学,也走出大山开过眼界,可我还是喜欢农村的庄稼人,他们的热情善良、坚强有担当,乐观豁达是很多城里人没有的,都说农村人老实,可老实中却透着说不清的智慧,或许这就是大自然赋予他们的能量!


本文作者:齐帆齐商学院成员 田如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