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旅行吧

2014-04-30  本文已影响0人  睿小漂

你看,又到五一了。

“出去玩”这个充满着不安与躁动的字眼又开始骚扰着每一个人的内心。旅游,或许早已经成为了一种众人追求的生活方式。

旅行和旅游是两种不同的状态,但是我们很多人,包括我,却分不清这之间的差别,但是这也丝毫并不妨碍我有自己的理解。总觉得,旅行这件事最多不能多过2个人,再多,这个词就会变了味道。而旅游则不同,一大家子或者一群朋友出去那才能玩的痛快。其实旅游要比旅行难的多,最难的就是怎样启程。需要协调好大家的时间,需要安排好一切的行程,需要知道每一个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需要做好出门就闹别扭或者遭遇堵车和人山人海的最坏打算。大多数的旅游只能在假期完成,所以,现在的旅游应该称为度假更为合适。度假就需要有舒适的环境、优美的风景做配衬,在钢筋水泥压迫了这么久的人们总不会想在度假的时候还处处受罪。可是事与愿违的是假期的出行总是被拥堵的高速、暴涨的门票、早早预订一空的旅店和高额的交通费狠狠的打了折扣。所以有人会抱怨说,一到放假哪哪都是人,有什么好玩的?也正是这样,旅游开始慢慢的变成了很多人口中瞎凑热闹的举动。

到现在为止我最喜欢的旅游还是年幼时跟爸妈一起出发的时候。那时候的他们可以轻松的把一群不矫情的人凑在一起,利用每一个可以利用的周末带我走完了以家为中心半径1000公里以内的几乎所有地方。那时的旅游完全可以称之为旅行,除了一个最终的目的地,大家没有别的规划。那时候没有高速公路,没有快捷酒店、青年旅舍,没有攻略告诉你这条路上有什么好玩的,甚至没有GPS指路。只要出发,一切都是未知数。那时候的我们出行的交通工具称不上舒适,甚至有些狼狈。我坐过屁股会被巅开花的卡车,睡过四处漏风的老式北京JEEP后备箱,也挤过大金杯,享受过半夜被拖拉机拉下山的抛锚牛头沙漠王。总之,只要有交通工具,爸爸就没停下出游的脚步。在很多年以后高速公路休息站随处可见的现在,爸爸还依然保留了开车不吃中午饭的个性,我总觉得这是那些年开过的那些国道、省道上无随意法休息而养成的习惯。而我是在那些国道上记住了交规中的所有标志,也是在那里知道里程碑代表什么。

小时候那些印象中几乎完美的出游其实仔细想想也并不那么美好,但是因为有了一群志同道合、宽容大度的朋友们,一切就变得异常和谐。他们不在乎在住房紧张的时候挤在一起,不在乎好不容易才找到的吃饭的地方是不是连碗都洗不干净,不在乎车开了很久没有休息,不在乎遇到多少困难,走了多少冤枉路。他们所有的快乐并不是在景点看到景色的那一刻,而是在路上。即使这段路到不了最终的目的地,即使这一路饿着肚子,那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在一起看过了这一路不同的风景。在摇摇晃晃的车里他们遇到了无数小事,编了无数段子,这些都成为了他们共同的回忆,多年以后依然历历在目。而这些经历也成为了我现在排斥跟一群不那么熟悉的人或者太讲究的人一起出去的主要原因所在,我怕我费尽心思安排的行程最终会因为大家不同的挑剔而变得面目全非。

如果说爸妈开启了我爱上旅游的大门,那么长大后一个人的旅行就是让我知道对我来说“出去走走”的真正意义所在。

也许跟很多人比,我走过的地方并不算多,经历的故事也一点都不值得多说。但是对我来说,旅行中这些点滴的东西却让我学会了长大。旅行不同于旅游,一段旅行发生的时候可以没有任何预兆。这也许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要旅行就趁早的原因吧。当你身上背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的时候,这第一步你就越来越迈不出去。一个不太好的大学,一个太轻松的专业成就了我看看课表就可以选择逃课出去玩的轻松环境。但即使是这样,我还是觉得大学里浪费了太多时间在不该执着的事情上,如果把这些时间换成更多的旅行,或许我会获得不一样的结果。

那时候我不知道什么算旅行,什么是旅游,它们统统被我称为出去玩。我也跟朋友一起出去玩过,可是年少的我不懂得协调或是包容,每一次想要给朋友安排完美的出行,却总是有种感觉力不从心的感觉。后来我发现,一个人出去或许才是适合我的状态。于是,我开始一个人去一些地方,从近到远。出行方式也从跟着爸爸的车变成了一个人的火车,现在想想那时候真是年轻力壮,能在火车厕所边站10几个小时,也能在硬座上熬过20多小时,累不累的问题似乎从来没有多想过。那时候不管多久的火车从来只是一瓶水或者再加一个面包,发呆几乎是唯一能够用来打发时间的事,即使这样依然乐此不疲。如果换做现在,估计5小时以上的硬座我都得考虑再三。这也许也是为什么旅行要趁早的原因。

那个枣红色的阿迪打折背包、伟哥借我穿我却不还的白色外套,还有用了7年的诺基亚5700是陪我走过最多地方的东西。几乎每一个地方,我都带着它们,在那个没有微博、没有微信、没有高清摄像头、没有3G网的年代,旅行更多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默默的走。不晒照片,不写心情,不抱着手机等待回复,更多的故事最后都烂在自己心里,或者埋在风景如画的他乡。这或许好,也或许不好。那些不用文字和照片记下来的瞬间总有一天就消失不见,对于我这种把回忆当珍宝的小乞丐来说,只言片语也值得留住。我已经形容不出来冬天的华山顶刮过的风有多冷,但我记得拉我一把的陌生人手有多暖;我再也找不到那家好吃到想哭的小吃店,但我记得那一个人吃到撑的快乐;我已经忘了那辆坐满藏民开往日喀则的班车到底走了多久,但我记得让窗口给我的大叔和给我奶酪吃的藏族老奶奶。那时候所有的一切都记在心里,而不是手机里。这样也许更好,因为时间越久记忆越模糊,回忆就会给那些记忆锦上添花。

西藏是一个让我真正懂得旅行能带给我什么的地方,而那里也许也成为我结束一个人旅行的地方。

说起西藏,现在它真的是一个被毁了的词。辞职去西藏成为了新时代第一大俗的事。可是,几年前,我真的就是这么的俗,辞职以后,跟8年的感情说分手,然后选择自己去西藏。我不知道那些所谓净化心灵的说法对我要去西藏这件事起了多大的影响,我只知道2005年我本来就应该跟着爸爸去这里的,我只是晚来了5年而已。这也是唯一一次为了出门跟爸爸大吵一架。这是一个完全没有计划的旅行,吵架过后爸爸扔来一张第二天出发去西藏的火车票,剩下的我毫无准备。一个人坐在火车上看着这趟从上海开来的车拉满了兴致勃勃的旅行团的时候,我突然有种被遗弃的感觉,还好那只是短短一瞬间的感觉。在出发之前,我甚至都不知道这趟火车要开多久才能到达那里,那个存在在传说中的地方。

我自认为是一个极度抗拒跟陌生人相处的人,不喜欢跟人聊天也不喜欢别人的搭讪 ,不愿意妥协别人的习惯却也不会说出自己的不满,有自己的想法却又不想领导他人,我总觉得像我这样的人应该不适合那种随时路边捡人组团的驴友们,我一直觉得一个人走走停停不用考虑是最舒服的状态。可就是这样的我,在西藏的那些天却被无数陌生人所温暖着。那些天是我这一生对陌生人信任的巅峰。不论是在布达拉宫互换相机一路拍照的牛仔帽,还是林芝一路照顾我的研究生,或者是那个日喀则街头同样来自兰州的出租车司机。他们毫无戒心的微笑和发自内心的帮助都让我觉得原来人与人之间可以这样亲近。

其实西藏并不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它没有洗涤心灵的功能,谁也不可能来一趟西藏就悟出人生的道理。它能带给你的只是让你看看这个世界还有这样一个地方,这个你也许都不会觉得可爱的地方。

旅行净化不了灵魂,治不了病,甚至找不到答案,但是圆了梦,便满足。旅行没有多困难,不是去了西藏的就比爬个八达岭的高端,不是穷游的就比住酒店的体验的多,不是拼车的就比坐飞机的更值得敬佩。旅行本就是一件简单随性的事,没必要让攻略束缚。只要你愿意,走出去就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它煲不出心灵鸡汤,熬不出人生哲理,但是它会告诉你这个世界有多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