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来时的路吗?
今天,点开私塾,收听音频,看着进度条,94.2%,没想到,已经走过一个年头了。在这一年里,我却越来越不敢说,自己在蚂蚁私塾学习。一路走来,有过坚持,有过放弃,最后平淡,既然已经毕业季了,就回过头来,看看来时的路,也算留个纪念!
初相识
2016年底,我喜欢的一个公众号:圈外(现已更名“圈外孙圈圈”),有一天的推文是,荐号:请辩(这是我关注圈外以来,作者第一次荐号啊!特别好奇)。看到这篇人缘的文章,觉得很过瘾。同样是偏理性,对比圈外的职场干货,烧脑长文,这篇文章阅读体验好太多了。人都有一看到好东西,就立马想要了解更多的天性,我也不例外,立刻就关注,狂看精华文,没过几天,就有了自己第一个置顶的公众号。(文章如下)
沉迷期
2017年初,看到蚂蚁私塾的推文,在已经看了蔡叔文章几个月后,我彻底被吸粉了,也就没有悬念地报名,成为第一批学员。报名之后,例行地开始各种flag:每天写多少笔记,听多少课程,周末要怎样怎样的。想像着自己一年以后的样子。
私塾的第一本书《异类》,是我听得最用心的书,每天早上听两遍,晚上还要听两次,听完还四处搜集素材写笔记。感觉生活很充实,对于坚持到最后,充满信心。
迷茫期:
没想到一个月后,就败下阵来,每天听一听,写一写真得有效吗?生活也没有就此改变,依旧不顺心,该烦恼的还是在烦恼。(现在想来,我是有点焦虑无知,哪有读一读书,就升天了,涨本事。读书不可能如西药一般的见效快)
有点茫然,尤其是听到别人都说收获很大,自己却挤不出一滴水时。偶然,看到一篇关于学习的文章,里面介绍说学习是分层级的,有的人知识结构完整,只要给予一点点启发,就能付出行动,把事做出来,而有些人确不行。我突然意识到自己是不是后者,私塾教的是认知,自己不怎么会思考,也不知道如何去付出行动,有一种拿着高级武器,却不知道如何使用的感觉。退一步讲,就算别人把方法喂到我嘴边,在短期内我也吃不透。
平淡期:
这样的迷茫,我选择了回避,而不是面对。没能熬过最艰难的时期,基本放弃了输出。现在,在私塾学习慢慢成了只入不出,基本没有动过笔,听私塾渐渐从中心转移到了周边。对于新组建的班级群,也从兴奋转移到无视,甚至在好几次清理微信群时,想删除。在私塾的日子里,就这样归于平静地听书了。到目前,已坚持249天。
结束期
看到蚂蚁私塾推文,《毕业季 | 爱要大声说出来》,却没有一种解放的轻松感,也没有要抓紧学习的紧张感,更多的是无感。
看到下面一条留言:学霸期待毕业,学渣默默流泪!我自认是个不合格的学员,当我看到同学们的优秀笔记,积分时,我很羡慕,但心里很明白,没有平时的积累,哪来现在的荣誉呢。不过,作为学渣,我还是挺坚强的,至少没有在结束的时候,后悔自己蹉跎了岁月。
结语
看到那么多同学感叹,收获很大,而我却怀疑,这话的真实性。因为我从未真正钻进去,只是一个旁观者,这其中的乐趣,我是完全体会不到的。
曾经在私塾答疑里,看到一个问题,大意是知识爆炸,好东西不停出现,要学的太多。然后蔡叔给出的回答里,提到一句:学和做,哪个边际成长率高,就倾向于哪个点。
看到这句话,我很有共鸣。我一直只停留在学习的表面,不停的听课听课,却从未将这些应用出去,甚者连做都懒的。遇到困难,也不会借助外力。放弃是常态,只追求眼前舒服,却不看长远!
就到这里吧,虽然这次学习旅程,我做的不怎么好,好在我一直在跑道上,虽然从兔子的速度变成了乌龟又变成了蜗牛的速度!听说会有第二期,我又开始期待了,如果可以,现在就把重心放在做上吧,不要再重复前面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