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楚辞·九章·悲回风(十)

昨天我们聊到,诗人心中存在一种模糊不清的预感和期待,却又无法明确看见或抓住。他用手按住衣襟,试图安定自己的心志,带着迷茫的心情,最终还是决定前行。
此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理想与现实、去留之间的内心冲突。他虽感到迷茫不安,但仍坚守信念,不改其志,最终在孤独与彷徨中毅然前行,彰显了不屈的爱国精神与高洁人格。
“岁曶曶其若颓兮,时亦冉冉而将至”意为岁月匆匆有如水流,老年也缓缓地将要到来。
“岁曶曶其若颓兮”:“曶曶”(hū hū)形容昏暗不明的样子。既指自然界的黄昏,亦隐喻人生晚境;“颓”指衰败、颓废。诗人以“颓”(坠落)强化日暮的不可逆性,暗喻生命力的衰颓与理想的失落。
“时亦冉冉而将至”:“冉冉”形容时光缓缓流逝;“将至”指逼近。此句意为时光也正缓缓流逝,终将到来(或指衰老、死亡等不可避免的时刻)。
“冉冉”与“将至”形成张力,凸显紧迫感。此处时间既是客观流逝的见证,亦是诗人焦虑的根源——时光易逝而抱负难申。
此句与《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异曲同工,但更添一层黄昏意象的苍凉感,堪称屈原“悲士不遇”主题的经典表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生命衰老的忧虑与无奈。诗人借自然景象的昏暗(“曶曶”)和时光的不可逆(“冉冉”),暗喻个人理想受阻、年华老去的悲凉心境,同时也隐含着对楚国政治黑暗的隐喻。
“薠蘅槁而节离兮,芳以歇而不比”意为白薠杜蘅枯槁而节节断离,芬芳鲜花已消歇不再并开。此句是诗人借草木凋零隐喻人生际遇的悲叹。
“薠蘅槁而节离兮”:“薠蘅(fán héng)”指杜蘅(香草名),楚辞中常象征高洁品格;“槁而节离”指枯槁后枝节断裂。“节离”既指草木枝节脱落,也暗喻人伦关系的疏离。此句意为杜蘅枯槁后枝节断裂,香草衰败后芬芳消散。
“芳以歇而不比”:“芳以歇”指香气消散。“歇”字强化了美好事物不可挽回的消亡感;“不比”指不再聚合。“比”在楚辞中常指志同道合者的亲近,此处反用其意,暗喻理想与现实的割裂。此句意为芳香消散后不再聚合,隐喻君子失群、理想破灭的孤绝。
文中以香草(薠蘅)的凋零喻指自身才德的衰微,呼应《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忧患意识。
“节离”与“不比”的双重隐喻既写草木物理性的断裂,又暗喻政治环境中忠臣被疏、理想无法实现的悲剧。
诗人通过自然物象的衰败,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忧思交织,形成“香草美人”传统中沉郁苍凉的抒情风格。
此二句与《悲回风》全篇“孤臣泣血”的基调一致,展现了诗人在流放中对理想破灭、知音难觅的深刻痛感。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继续!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