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

愿将人心作己心(公交纪事2)

2019-06-10  本文已影响0人  芝然

公交车是一个观察芸芸众生相的好地方,人们的生活品质、生活态度都可以在他们坐公交时的表现窥得一二。当然,在这里也免不了看到许多看似常态却仍令人难以接受的事。

今天要讲的是一对祖孙。事实上我经常会在公交车上遇到这对祖孙,为什么会特殊关注到他们呢?其实是“迫于无奈”。

每次,当我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那个婆婆的大嗓门总能穿透我的耳膜,将我从手机的世界里拉出来。我想不光是我,估计其他人也会被这个婆婆的声音吓一大跳吧。习惯了之后,每次听到“抓住!抓紧!坐好了!”这么尖利的声音,还是不由得震上一震,然后心底里渐渐涌上一股不耐。夹杂着淡淡的愤怒和厌恶。

这是一对典型的“留守祖孙”,多半儿女在外工作,将孩子留给年迈的父母。而父母即使心中有怨气也不得不含辛茹苦的照顾孩子,包括接送孩子上下学,言传身教地教孩子为人处事。而这个婆婆显然是过分扩大了自己的作用,又带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来教导孩子。

那是个小男孩,大概6、7岁,圆脸多肉,眼睛不大,嘴巴微张,虎头虎脑,略带点傻气,一眼瞅去,不是个讨喜的孩子。婆婆一头常见的中老年卷发,身上背着孩子的书包,一双眼睛紧紧盯着孩子,嘴里不断大声喊着:“抓紧!抓牢!坐好!”

有一次,他们上车时没有座位了,有人起身给孩子让座,那个婆婆一把扣住小男孩的胳膊,说:“走!那边有座位,快去!去坐!”小男孩在婆婆的拉扯下蹒蹒跚跚地去坐下了。那个婆婆还在尖声说着:“坐好了!坐住!把脚收起来!”

如果仅仅是没有对那个让座的人瞥去一眼以及道谢的话,我也不会有什么感觉,人情冷漠也是常态。但是还有后续的发展让我厌恶。

车上的人陆陆续续下车,车上又空了几个位置,那个婆婆坐下以后旁边正好还有一个空位,她便对隔了三排的小男孩喊着:“过来!这边有个位置!坐到这里来!”仍然是一样的高分贝。

小男孩双手紧紧扒着椅子,呆滞着一双眼,却慢慢将头转向窗外去了。

那个婆婆又叫了几声,最后嘟囔了几句“傻的”这类话才安静下来。

这个婆婆看似对孩子上心看护,却无时无刻不在宣告自己对孩子的关爱,让人觉得作秀的成分更多。更重要的是她在大庭广众之下对孩子这样呼呼喝喝,不仅让孩子萌生了逆反心理,更是对孩子尊严的一种践踏。

孩子是需要关爱,可是不是这种站在云端的,大家长式的关爱。要知道孩子也需要尊重,比起胡乱的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孩子,放手让他们自己学会成长对孩子来说才是教育的最佳手段。

不仅如此,婆婆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对于帮助自己的人毫无感恩之心,以及微妙、虚荣的心态,相信对小男孩的未来都会造成一定的无法逆转的影响。

也许,没有父母的关心和正确的教育引导,他会变得越来越叛逆;也许他会从此变得被动、儒懦,进而自卑一辈子,将来的道路谁也无法预知。

不管怎样,我希望天底下的父母也好,监护人也好,请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他们,相信他们,谨慎地呵护他们的心。最初的人心都是珍贵的,被践踏多了,最终也会变得一文不值。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