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笔记049 依据体式特征开展教学
连续几年一直在高三,面对的都是试题和知识点,高一高二的课文都不知道怎么教了。今天忙里偷闲备一节文艺评论《咬文嚼字》,没有备完,先大致梳理一下思路吧。
教材分析:《咬文嚼字》属于高中必修五第三单元,这一单元是全套五册书中唯一的文艺评论和随笔单元。所以,体式在:文艺评论和随笔
这三篇文章里,《咬文嚼字》谈的是“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关系;《说“木叶”》是“咬文嚼字”的范例,借“木叶”谈论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说中国诗》分析中国诗的特征。三篇文章,尽管论题不同,但都是阐述诗歌的欣赏,都是论说性的。《咬文嚼字》中的观点对另外两篇文章有先导的作用,而且,相对于其他两篇,《咬文嚼字》的语言更通俗易懂一些,例子更为好懂一些。
所以,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这类论说文,应该放在首位。如何快速筛选,整合,理解文中的信息,并进一步能探讨和运用文中的观点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问题。
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经过了小学、初中和高一阶段性的学习,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有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应该说,在专业知识和艺术体验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学生对论述文的阅读方法应该还没有系统的接触过。
教法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重点要放在让学生掌握阅读论说文的方法上来。不能过分纠缠在文中的几个例子之中。如何快速筛选中有效信息,如何理解几个论据之间的关系,如何整理归纳几个论据的角度,在理解的基础上,如何能调动自己的文学素养储备去和文中的观点相互印证。这些问题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在哪些地方进行个人探究哪些地方需要小组合作?教学方法应该围绕着教学内容走。
教学目标:(只是初步设想)
知识和能力:1 学生能快速筛选出文章观点,并能理解,而且能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探究文中的观点。
2 学生能找出文章的论据,从能说出论证的观点,并能对五个论据进行分类归纳和概括。
过程和方法:1 速读,让学生找文章观点。速读找论据,精读品味重点句子。
2 个人探究,小组交流探究,然后展示。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让学生对文字的谨严有深刻的认识,在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中,学生能更加重视文字背后所表达的情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有浓厚的兴趣和情感。
(差不多,也就这些了,具体的教学过程和细节,以后再慢慢补充。看了很多教学实录,发现他们大部分把重点放在了对文中论据的分析上了,有的放在了对“咬文嚼字”观点的运用上了,个人觉得这些教学对本文的体式特征重视不够。不管怎么样,要从语文课程实施的角度考虑这三个问题:为什么是语文?为什么是这一单元?为什么是这一篇?)
吴越
2018年10月18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