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思维30讲》之角色化生存
梁宁养了五只寄居蟹。寄居蟹是一种外形又像螃蟹、又像虾,寄居在其他壳里的小螃蟹。虽然她是一位做事极其认真的人,也根据寄居蟹的形状给她们起了名字,但她不认识他们,只认识她们的壳。
有一天她发现顶着白壳的寄居蟹死了,把壳留在了缸里,但过了几天,她看到了白壳在缸里移动,原来是其他寄居蟹钻进去寄居了。
就好像古代的皇帝驾崩了,很快有人穿上龙袍登基了,对老百姓而言,他们并不认识皇帝是谁,只认识这个角色而已。
也好像生活中,你会认识一个张处长、一个李局长。但你其实根本就不认识这个人,你认识的只是他的壳、他的角色而已。
所以,当你初步去接触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时,你一开始看到的其实也只是他们的角色。就好像你看一只寄居蟹,你只看到它的壳一样。
其实,每个人都背负着很多壳(角色),到不同的地方,她们会背上不同的壳。人生就像一个不断脱壳,不断换壳的过程。
除去个人,我们怎么来认识一个集体呢,集体就是一堆角色。
咱们从小的教育其实就是角色化教育,角色化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训练你成为我需要的那个角色。
你要成为好学生,好学生是个角色;你要成为好孩子,好孩子是个角色;好儿子是角色;好女儿也是角色。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给我们整个民族都写了角色说明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妇。而我们一直用他的方式来处理我们的角色关系。
在角色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的感受是什么,这些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壳是什么样子的,角色要求你成为什么样子。
当我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里的人,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集体人格。
集体人格是怎样训练而成的,其实就是我们被教育的过程,一共有五个步骤。
1.确定目标;
2.建立恐惧边界;
3.放入清晰的标的;
4.给予奖励,产生依赖;
5.不断重复。
其实,从某种程度来说,教育是反人性的。就好比如果一个人没有被教育过,那他就是没有羞耻心的,就是懒惰的。
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受教育?
教育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换句话来讲,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是为了让我们都寄居在那个理想美好的壳里。
我们会发现现实生活中,梁祝那样的爱情,桃园结义的友谊是很少的,如果满地都是,也就不会被广为流传。
那产品经理应该如何看待角色。
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做到自然。”而自然和角色化是相反的,如果你想让用户自然放松的使用产品,为什么要让对方扮演成你期望的样子呢?这个夫妻相处的道理是一样的。
如果你想做一个好的产品经理,那么首先要学习的就是通过“去角色化”来研究真实的用户,而不是用一堆“应该”来臆测用户的行为。
如果你希望用户在很放松的情况下,毫无压力地、自然地使用你的产品,或者你想找到在生活中可以放松惬意相处的伴侣,那么你就要放弃对人的理想化、角色化预期,去认识并接纳那个在“寄居蟹的壳”下面真实的人。
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处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