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进行时||猜猜它是谁?(续)
在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的战场上,受极锋控制的气候带(D)——冷温带(湿润的中纬度),寒潮、热浪、干旱、暴风雪和倾盆大雨都是,年度必备大戏。冬季寒冷的湿润大陆气候包括两种,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和副极地气候。
湿润的大陆性气候,受大陆控制,形成在中纬度的广阔大陆上,只出现在北美中部和东部以及亚欧大陆北纬40到50度的纬度范围内。这种气候冬夏气温对比强烈,夏季南北温差小,冬季温度梯度大,纬度越高,表现,气温年较差较大,且从南向北、从沿海向内陆逐渐增大。该气候区内亚洲东部受季风影响夏季降水多,冬季干旱;而北美东部全年更易受海洋气团影响,冬夏降水变化不太明显。冬季的降水主要与中纬度气旋的锋面过境有关,常以雪的形式出现。从海洋到内陆、从南向北,随着与热带海洋气团园地距离增大,降水量逐渐减少。
在湿润的大陆性气候以北和极地苔原以南的广大区域包括北美和亚欧大陆北部的广大地区,其内生长着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桦树等树木构成地球上连绵不断的最大的森林。这一区域是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气温年较差最大。年降水量较小,一般不超过500毫米,最大降水来自夏季对流性阵雨,冬季降雪难融化,积累时间长。
在柯本分类法里,最后一种气候带(E)就是极地气候,最热月均温在10摄氏度以下,是地球上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为苔原气候和冰原气候。
北极圈附近及以北地区,年均温低的原因有:冬季极夜或接近极夜,气温极低,夏季日照时间长,但太阳高度极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很微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又大量的被冰雪反射或用于融化积雪,所以用于加热地面的热量很少,夏季升温不会太多,但依然比冬季高得多,导致气温年较差非常大。
两极降水很少,集中在较暖的夏季,这是因为这里的温度终年寒冷,气温递减率平缓,低温伴随着低混合比,空气中水汽含量始终很少。但因为此处蒸发也非常有限,所以极地气候归类为湿润性(此时深切感受到湿润和干旱的划分是降水量与潜在蒸发量相对多少决定的)。
陆地上的苔原气候几乎只出现在北半球,北冰洋边缘的北极群岛、冰岛北部和格陵兰岛南部无冰冻的海岸地区,以及南半球的一些小岛上、南美的西南端和南极洲帕默半岛的北部。夏季10摄氏度等温线,标志着苔原地区赤道方向的界限,也标志着极地方向树木生长的极限位置,因此,苔原地区只有草、莎草类植物、苔藓和地衣等。夏季凉而短暂,地下多永久冻土,当人类活动干扰地表时,可能会打破热平衡导致冻土融化,出现断层、滑坡、塌陷,并发生严重的冻胀。
阿拉斯加巴罗角是最典型的苔原气候,高纬度和大陆性结合,导致冬天严寒,夏季凉爽,气温年较差大,年降雨量小,集中在夏季。但位于格陵兰岛东南部海岸的昂马沙利克,受海洋暖流影响冬季气温相对温暖,极地海洋集团全年提供水汽,降水相对较多,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
苔原气候除了高纬度地区,赤道方向高海拔地区也会出现,只是冬季温度更温和,气温年较差更小。
在柯本分类法中命名为EF的气候是冰原气候,大约占地球陆地面积的9%,大部分位于格陵兰岛和南极洲的冰原,零星出现在高山地区。除了纬度高外,冰的反照率高,反射80%的阳光,剩余的用于融化冰,再加上海拔高,所以月均温全部低于0摄氏度,年均温极低,终年冰雪覆盖。这也是南极地区气温低于北极地区的原因。在冰原近地面温度远低于几百米以上的空气,常形成强烈的地面逆温,受重力影响沿坡下行,多重力风(下降风),产生强风和暴风雪环境。
最后要说的是很特殊的一种气候——高原气候。高原气候较凉爽,也较湿润,在小面积区域内气候条件非常多样,出现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山地区,最大跨度是从中国西部展开,横跨亚欧大陆南部,到西班牙北部,从喜马拉雅山脉到比利牛斯山脉;非洲出现在阿特拉斯山脉北部和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部,北美在洛基山脉、内华达山脉、卡斯卡底山脉和墨西哥内陆高原山脉,南美的安第斯山脉。海拔高气温低,但地形抬升产生了更多降水。山地地形的变化显著,不同朝向、不同坡度的山坡都会产生小气候。向阳坡接受更多的阳光照射,温暖干燥。高山对风形成阻碍作用,通常在山谷汇集,在山脊和山峰处抬升,晴天形成山谷风。高度对温度的影响比纬度大,进而影响植被类型的分布,垂直地带性是其显著特点。
柯本气候分类法下的气候带、气候类型读完了,也介绍完了,你有没有把它们和我们课本上的气候类型一一对应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