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金和他的创作
01 成为作家的三级跳
斯蒂芬·金的生平,活出了比他的惊恐小说更惊爆眼球的情节。斯蒂芬金两岁那年,父亲对母亲说,要出去买包烟,从此便一去不返。
结婚前,他曾是一名海员,有人说他离家出走后,当了雇佣兵参与了刚果的独立战争,但这都不重要了,总之,他离家后再也没有出现过,生死就成了一个谜。
母亲坚强而且幽默,她一直没有再婚,她在一家智障收容所工作,靠着微薄的收入,独立抚养大斯蒂芬·金和他的哥哥大卫。
就像史铁生因为失去了双腿开始写作,斯蒂芬·金因为生病开始了阅读,那年,他六岁,医生要求他大多数时间必须躺在床上,为了摆脱无聊他开始看书。
千万别小看连环画,斯蒂芬·金就是读连环画起家的,读得多了他开始模仿着写故事,第一篇故事,抄得多自编得少,但这篇“习作”受到母亲的赞扬,成为他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母亲鼓励他“自己写一个,相信你能写得更好”,于是,他又写了一篇,并将写完的故事拿给母亲,母亲用一美元买走了他的四篇故事,寄给自己的四个姐妹,让大家看看,这个还不到十岁的小男孩是个天才。小男孩为此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十一岁时,他对恐怖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的一部电影叫做《陷坑与钟摆》,他看完后产生了把这部电影改写成书的冲动,于是很用心地将故事写了出来,自己打印了四十本,还加了封面。
他把书拿到学校,一中午卖掉了24本,他挣到了人生的“第二桶金”。
被认可的感觉太美妙了!以至于他根本没想到自己违反了版权的规定而受到校领导的批评!
被批评之后,斯蒂芬·金懂得了,必须创作出自己写的故事,而不是吃别人嚼过的馍,他这次的新故事叫《星际生物入侵》,他打印了四十八本,卖得只剩四五本。两次卖书不但赚到了钱,更收获了创作带来的快乐和信心!
十四岁那年,他读了《阴影中的潜伏者》,从此,确定了自己的写作方向,走悬疑推理之路。
斯蒂芬·金的第一个好故事是因为母亲想把台灯当做礼物送给姐姐莫丽,可是母亲觉得礼券太少了,通过对母亲的观察,斯蒂芬·金创作出《欢乐礼券》。
他把故事寄给了《推理故事集刊》,几周后收到了退稿信,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欢欣鼓舞的了,因为退稿信的附言是这样的:“故事不错,不适合我们,但确实不错,你有天分,继续来稿”。
斯蒂芬·金在大学读书时,得到了一份图书馆兼职的工作,这份工作让他认识了未来的妻子塔比莎,塔比莎也是个文学爱好者,她是丈夫的第二个伯乐。
俩人结婚后,斯蒂芬·金靠写短篇故事挣取微薄的稿费,《魔女嘉丽》的草稿完成后,被他扔到了废纸篓,妻子发现后,捡了出来,认真读过,鼓励老公完成它。
02 成为作家
就这样,作家26岁那年,他的第一本畅销书《魔女嘉丽》出版了。《魔女嘉丽》被预付两千五百美元。
斯蒂芬·金心情太激动了!在1973年,2500美金是一笔巨款,但最重要的是,他的写作才华被认可了!后来,他又收到了四十万美元版权费。从这本《魔女嘉丽》开始,斯蒂芬·金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期。
很多人都看过《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不仅在结尾提供了一个伟大的悬念,而且对人物刻划和男性友谊的描绘,都远远超过了很多同类作品。影片中那个“太平洋上没有回忆的小岛”,也成为人们希望的象征地。
1990年出品的《危情十日》,描写了书迷安妮在大雪中救起了她崇拜的作家保罗.希尔顿,并将他带回家修养腿伤的故事。
希尔顿为写出真正的小说,让小说的主人公米塞罗死去,安妮看后勃然大怒,烧毁了手稿,强令无法行走的希尔顿重写。
当希尔顿发现她与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丝丝关联后,安妮更将他的踝关节敲碎!最终希尔顿将故事写完,并让米塞罗死而复生。
当安妮欣喜若狂时,希尔顿又将手稿烧毁以此报复。从这个故事里不难看出,作家的内心在很多时候都处于读者的对立面,他渴望做一个“真正的作家”,他诅咒读者的无理束缚,但也无法接受残忍的结局。
于是,作家、人物、读者,三者相互伤害,相互较量,纠缠不清,对于斯蒂芬·金的创作生涯来说,这是“惊悚”最大的源泉。
据作家自述,他创作的主要思路是:“我想要将一群人物,也许是两个人,也许只有一个人,放到某种困境中,然后观察他们如何竭尽全力脱身。” 简而言之就是开脑洞,设想一个极端情境,把人物放进去,然后让故事自然展开。
2003年,他获得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这是美国作家的最高荣誉。
斯蒂芬·金站在通俗剧的位置,却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现在,有不少很有才华的人,为了赢得粉丝或者成为大V,不得不低头创作通俗的故事,因为网络小说要求的速度极快,难免艺术水准不高,这使写手们即痛苦又无奈。
实际上,这一痛苦早就存在于作家和艺术家之中。今天,斯蒂芬·金的经历和故事告诉我们,不论是通俗还是严肃,悬疑还是都市,只要有读者喜欢,就是王道。
03 推荐他的创作谈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一本很特别的书,异常生动,充满了智慧和实用的真相。 --迈克尔·夏邦
斯蒂芬·金提出写作是一种心电感应这一想法。你读作者写下的文字就相当于和他交流;你在读他讲的故事,他把这些想法装进你的脑袋里。你翻开书,作者对你展现出另一种思维方式。--李·佩斯
附上一段书中的文字:“我试图告诉大家一个作家是如何成长的。不是说作家是如何造就的;我不认为作家可以造就,不论环境还是个人意志都不能造就一个作家(不过我曾经相信这些东西可以)。这资质是原装原配的。可这仍然是种不寻常的资质;我相信许多人都至少具备一定的写作或者讲故事的天分,这种天分可以得到加强和磨炼。
对我来说事情就是这样,这是一个断断续续的成长历程,雄心、欲望、运气,还有一点天分,都起到了作用。别费心揣摩字里行间是否另有深意,不用找什么直线捷径。这里什么线也没有——只有些快照,多半还对焦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