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彰显在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
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都提高了,一家里只有一个两个孩子,全家人的焦点都在孩子身上,家里人把所有的疼爱都给了孩子,孩子想要什么买什么,想做什么做什么。
但是家长们常常犯的错误是,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充分的满足,却往往忽视了孩子精神上的滋养。
好的教育彰显在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的作者是著名谈话类的节目主持人王芳,她主持过很多情感类的节目,《谁在说》、《大王小王》等非常受欢迎,我的妈妈就是她的超级粉丝之一。她每年至少要录制3000期左右的节目,自己还创业开了一个拥有100多人的公司,每年还有其他的一些重要活动要参与。但就是这样一个如此忙碌的“工作狂”,把陪伴孩子的零散时间比喻成零钱,不错过能够陪伴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
她说,
“我从不应酬,几乎不逛街,除了工作,我会抓住每一分钟陪伴她,我确实没有全职妈妈陪伴孩子多,但这个人群中,我一定算是最用心的妈妈之一。”
我想,也许正是因为她见过了太多爱情失败,亲情关系破裂的故事,所以才更加懂得家庭教育是多么重要,一个三观端正的原生父母对孩子有着怎样潜移默化的影响吧。
妈妈群里经常看到妈妈们在给孩子买什么品牌尿不湿的问题上争的面红耳赤,什么样的玩具适合多大的孩子讨论不休。
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格外关注,却很少在孩子的性格、习惯、品性的培养上花心思,下功夫。
每天买买买,衣服、玩具、零食,却从没见买一本育儿书、儿童心理学来学习研究怎样更好的了解孩子,养育孩子,给予孩子优良的教育。
孩子在物质上得到充分的给予,精神上却严重匮乏。
物质丰富化,精神沙漠化。
到头来孩子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暴躁、叛逆、堕落,却跟孩子苦口婆心的说:我对你这么好,要什么买什么,想吃什么吃什么,你怎么就不乖乖的,好好听妈妈的话呢?
好的教育彰显在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 其实,现在的大多数家庭都不愁吃不愁穿,真的没必要给孩子物质上的过多投入和关注,大多数家庭缺少的是对育儿知识、儿童心理的探索和专研。如何养育孩子,给孩子高质量的爱,怎样合理的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些才是养育孩子中最重要的。
还有一些家长总觉得我就希望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一切顺其自然的长大就好了,对孩子很少关注。殊不知,这样只是变相掩饰了父母的懒惰心理。
养育孩子是需要花费心思的,需要家长智慧的引导。
很多事情前期没有引导好,等孩子长大之后再想去花心思培养和改变是需要花费原来十倍百倍的努力,甚至有些却是再怎样努力也挽回不来了。
全世界的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爱给自己的孩子,但什么是爱孩子?
不停的给孩子买这买那,并不等于就是爱孩子,那样的爱是最廉价的爱,是你随手可以买到的爱。
还有人说爱孩子就是给孩子陪伴,是,也不全是,如果你的陪伴只是给孩子买玩具买书带回家,让孩子自己看书,玩玩具,然后自己捧着手机电脑看电视剧打游戏,这样的陪伴只能说是最低质量的爱和陪伴。
这样的陪伴,不如不陪,反而给孩子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
好的教育彰显在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最好的方法给孩子》这本书中没有深奥的大道理,都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总结的实用又有趣的经验和体会。
每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作为名人的王芳也不例外。但是她总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问题及时想出各种办法引导并改正。
比如她发现孩子不自信,在家里表现的很活跃在学校里却不专心听讲,上课不爱发言,不敢回答老师的问题。她找出女儿不自信的源头是自己学习差,没有实力,所以导致的自卑。然后她就开始每天帮助女儿辅导功课,一门一门的攻克。
她会为了让女儿记生字,把汉字变成小故事,让她有兴趣的记;
她会为了培养女儿的记忆力,发明各种各样的小游戏陪女儿一起玩;
她会把欧洲国家编成儿歌唱给女儿听;
她会把子午线变成1到24根数字线,交给孩子时差的算法;
她会会给孩子讲为什么冥王星会被踢出九大行星;
她休息的时候会关掉电子产品一心一意的陪伴女儿,抑或是两个人徜徉到书的海洋里;
无论多忙多累,她会每天第一时间叫醒自己的女儿,让她开心的起床,拥有一天的好心情。
真正的教育就是这样彰显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上,日常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润物细无声。
也越来越同意那句话: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在每一件小事上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和孩子间的关系,才是真正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处理水平,它使孩子的世界和未来全然不同。
我们做父母的不但要有一颗爱孩子的心,更要懂得如何去爱孩子。
孩子早期养成了良好的性格,学习和生活习惯,后面的教育就会越来越简单。
没有人天生会当父母,也并不是生了孩子就会当好父母。
无论你是谁,有多忙,你都需要去学习,去改善自己。
育儿即育己。
只要你用心,都可以找到一条养育孩子的最好方法。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养育孩子同样如此,孩子是一面镜子,父母什么样,孩子就会什么样。
家长应该多照照自己和孩子这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