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人名
晚上,小可乐在床上说:“妈妈,我长大后一定要改名字,因为我觉得我现在的名字只跟小孩子相配。”小可乐又说:“妈妈的外号是‘烤鸡’,香喷喷的。我的外号是‘火鸡’,会喷火的。”这家伙总有些古灵精怪的想法,不过他对名字的认识倒是有点意思。
人的名字,从小用到老,能取得合适妥当的还真不多。小时候,村子里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太,没人知道她的姓,都唤她“小花朵”。曾见过一回,瘦小的身材,裹着小脚,倚着台门口的一张小方桌,绷着两条细线,熟练地清除脸上的汗毛。很久以后才知道这就是“开脸”,据说能使皮肤光洁细腻。或许真有效,老人虽然年岁大了,但还是清秀的。“小花朵”唤了数十载,年轻的小花朵成了年老的小花朵,满头青丝成白发,牙齿脱落,花瓣掉了。想到那些“水根”、“土根”们,幼年是否唤作“水牛”、“土蛋儿”更好?
与男孩子相比,女孩取名草率许多。听父亲说过有个叫“鹅头”的,实是“娥头”,因为是姐妹中最长的。没人深究,都偷笑着叫她“鹅头老太婆”。
我有个深交的女友,父亲虽是农民,取名倒不含糊。大儿子叫“千里”,二儿子叫“千钧”,到了第三个,在前两个名字中各取一字,因为是女儿,就叫“丽君”。女友说起自己的名字,唯有长叹一声。其实比起“仙”、“霞”之类的,“君”清雅许多。
名字很多都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字,所以取名时,得从普通话、方言等方面多“谐”几个音,从根本上减少某些不良分子恶搞的可能性。给小可乐取名时,女友说“墨砚”不错,笔墨纸砚,一看就是文化人。我也觉着挺好。家里人却一致反对,父亲说:“小家伙本就长得大头大脑,一脸憨相,又‘木’又‘呆’,怎么行?”一语中的,名字终归是大众文化,不俗都不行。
有个家长姓“方”,名“田水”,这么多年,想忘都忘不了。朋友发来条短信,据公安部姓名查询系统,全国最爆笑人名:刘产、赖月京(还是个男的)、范剑、姬从良、范统、夏建仁、朱逸群、秦寿生(亏他父母想得出)。这名字啊,形神兼备、声色俱佳是上品,合适妥当已不易,取个正常的真是应该的。
说说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