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语惊醒梦中人:想太多了
纠结的原委
上周,单位发布了2020年的第一批次博士招聘事业编简章,自己欣喜地发现其中有合适自己的岗位,于是顺手询问了单位人事科长。原本以为作为单位已有员工,博士毕业归来转编是自然而然的事情,然而事情却远非如此。
如今的事业编招考已经越来越严格规范,逢进必考;且自己目前处于在外挂职,若结束未能回单位则势必多占用一个招聘名额。于是自己出师不利,原本以为自然的事情却不得不再向分管人才工作的副主任请示。
周末自己总有些心神不宁,因为转编于自己终究是个大事,即便自己已经博士毕业,按理应该具有事业编科研身份,然而,程序上却远非那么简单。
经过周末的思考,自己决定周一直接电话请示W主任,这里还用到了一点小技巧,一般而言此类请示需向领导当面汇报,但是由于自己在其他校区挂职,因此并不容易见到单位领导,于是乎,电话时先表明了自己想当面汇报的意思,领导果然问到“什么问题?不方便在电话里说么?”于是自己顺水推舟,介绍了自己的毕业情况,然后表达了想参加此次招考的诉求。副主任没有直接回复我,而是约定下午来电话再沟通。
下午一上班,就接到了副主任来电,表明已找人事科长了解了我的情况,直接问自己挂职后是否回中心的问题,自己只说尚未想清楚;副主任直接表示,若挂职回单位,则可以报考没问题;若挂职后不回单位,可能会多占用一个单位名额,要么自己和挂职领导协商编制,要么直接向单位主任请示定夺。自己表达感谢后,结束了通话。
妄念
结束通话后,自己想了很多,一是没想到单位领导提出挂职后是否回单位的问题,按照父亲最初的判断,作为一个单位体系应该无所谓从哪里入编,然而事实上一级单位与二级法人间的关系并非那么简单;二是自己竟然还要向主任请示,而可以想到主任会提出同样的问题,届时如果自己依旧如此回答,恐怕结果一样,没有什么进展。
自己想一方面入编,一方面保持有选择未来工种的主动权。然而,从一开始,这就是一种妄念。
副主任的意思是自己尽快作出决定,一旦决定回单位,即可参加此次招考;而这意味着自己可能需要现在就决定未来工种的选择——不说选择本身就是困难的,而且作为一个刚挂职两个月的小白,自己有何德何能可以跟领导们讨价还价争取支持呢?
自己连着想了很多,想直接找单位主任诉求,想先找挂职单位说明情况,谋求意见或者答复,最好可以直接解决编制——恍恍惚惚想了一整天,工作就像浮萍,应付而已。
晚上回到家,跟媳妇表达了第二天准备找挂职领导的想法,结果媳妇直接告诉自己:你才去挂职两个月,是不是想多了!
就是一句简单的“想多了”,将自己从二难选择中拉回了现实,依照自己现在的情况,确实想多了!
首先自己是挂职锻炼,人事关系依旧属于原单位,那么入编的问题自然是从原单位考虑解决;
其次自己刚来挂职两个月,接触从事的工作十分有限,业绩自然也少的可怜,说不定挂职领导尚未对自己形成一个完整的判断。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自己有何德何能让挂职领导信任自己,并为了留下自己对挂职结束的去留进行许诺呢?
最后,入编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必须按照已有规范流程操作推进。自己一个企业编制,即便博士毕业,又如何呢?在未转编之前,不依旧是企业编制劳动合同吗?
一边是顺理成章,一边是没有把握,何去何从,还不明了么?
所以,自己依旧要先做好回原单位继续从事科研的准备,并首先争取从原单位入编;至于挂职结束后是去是留,自己并不能决定,要看领导与组织的安排了。
认清自己的人事归属和挂职身份,还有尴尬的企业编制,就知晓接下来应该如何选择了。
而忽视自己现有情况条件,一心为了心中所求所爱而奋不顾身,而遇到坚硬的现实又愁闷不堪,是为妄念。这个东西可以想想未来的方向,激发下自己的斗志,但是具体来做时算不得数,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
突然自己想到了围棋的棋理,做活时很多时候先做成一个眼再说,自己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活下去”,其次才是“怎么活”,因此先入编,再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吧。
贪念
最近几周干行政,感觉与科研最大的不同是与人接触机会多了,有很多老师对自己十分客气,自己的虚荣心似乎得到了满足。
然而这些并非来自于自己的实力,而是工作岗位使然。
作为外物的荣誉,没有内在实力的保证,是极为容易失去的,所谓“来的快,去的也快”。
还是利用这段时间,好好地从行政上锻炼自己,同时不放松科研,为自己做最好的准备。
一年之约,不负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