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做的那些题,现在还会吗?
我喜欢夏天的雨和冬天的太阳,此时的雨却是成了“灾难”,大概是老天爷用力过猛,硕大的雨点打在地面上啪啪作响,用“瓢泼大雨”形容一点不为过。
早餐过后,我们一起在房间里看电视,两个孩子在打闹,公婆和其他人在看电视。我一边看电视,一边拿着手机,浏览网页。轰隆隆的雷声阵阵响起,让人心生害怕。
我自觉收起手机,家里人打算关掉电视,没想到电视机自己关掉了,确切说是停电了。
停电时恰好是白天,不用急匆匆去找蜡烛或者备用灯,接下来的时间怎样打发,成了问题:看书吧,现有的书籍勾不起我的兴趣,百般无聊中,从外甥的书桌上拿起一本9年级的数学书,想看看自己还会做多少。
![](https://img.haomeiwen.com/i5095985/1d6a75b5a560596b.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5095985/d64729d937c1d433.jpg)
此次,我并没有像平常一样,随意翻开书就看题,而是把书翻到第一页,先看例题,再开始做题,关于三角函数的,没想到竟一发不可收拾,做起题来就“两耳不闻窗外事”,连大孩子跑来叫我帮她梳头,都被我无情地打发走了,因为我知道还有奶奶帮她梳头……整整一天,除了吃饭和陪小小孩午睡,其余时间都趴在书桌前做题,活像一名备考的中学生。
此时,突然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虽然不是学霸,却也是中等偏上,总体来说,那时候是享受学习的——没有人逼着我学习,自己却自觉地每天按时起床,上学前复习预习,按时完成作业,还给自己做了一份时间表,做到一周内每门功课都分配时间。
那时候,父亲职教的小学,也就是我的母校小学,开了图书室,我就从图书室里借书回家看。当时对家里存放的《毛泽东家书》,《王若飞在狱中》,《汉语言文学》等,并不感兴趣,相比之下,更喜欢喜欢看《夜游的灵魂》、《安徒生童话选》以及跟写作文有关的书籍。
上中学时,自己偏爱数理化,把大量的时间用在这些科目,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对我世界观影响更大的应该是语文,历史,政治等科目,不仅仅是书中的内容,更因为老师在讲台上授课时,难免附加上自己的思想及见解,一点点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因为是熟悉的环境,平时基础还不错,中考对我来说没有太大压力,轻轻松松以全校16名的成绩上了本校的高中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在同一教学楼,操场及基础设施都是共用的)。
还记得小升初时,我以本小学第一名的成绩上了中学(云马飞机制造厂中学),按平均分算,在班上只能排21名,当时很不甘心,励志一定要超过那些工厂子弟。不能被人瞧不起。所以,一学期下来,从21名上升到第五名。
那时候分得最明显的是:工厂的,农村的。工厂里的孩子养尊处优,都是独生子女,并且父母上班,有工资,物质条件都比我们好,唯一能超过他们的,就只有学习成绩。但是那时并不知道,他们与生俱来所带有的气质,见识和各种资源,是怎么都超不过的。哪怕学习成绩再好,将来上了更好的大学,起点都是比别人低的。例如自信,美丽,落落大方,乐观,幽默,擅长交际等优点,这些都是我需要花很多年,甚至数十年的学习和工作中才逐渐学会。
想起这些,不由想起我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当我决定要奋发图强,努力学习时,每天早晨6点准时起床,抓住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记单词,背古诗等,爷爷奶奶5点多就起床帮我准备早餐。有时候因为两人都起得早,在厨房里抢着做早餐,做法上意见不和,还会吵架。每每想到这些,幸福感油然而生,同时鼻子一阵酸——爷爷在我还没上大学时,就去世了,奶奶是我上大一的第一学期时去世的。为了不影响我学习,爸爸妈妈隐瞒了奶奶去世的消息,我是跟一位高中同学兼好友通电话才得知的。记得知道消息那一刻,我立刻挂了朋友的电话,坐在寝室的床上不顾形象哭出声来,宿舍好友不知道情况,打趣说:“你是不是失恋了?”我说:“难道只有失恋才可以哭吗?”
上高三时,爸妈每天会按时给我做夜宵,有一次爸爸给我做了荷包蛋,而我想吃的是煮鸡蛋,于是跟爸爸发脾气,嫌他没有按我的要求做,也许是因为高三学习压力大,所以才发脾气,现在想想,那时太不懂事,能吃到爸爸亲自做的饭,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一心想着上省外的高校,他们推荐的专业(师范及医学)都被我一一否定了;毕业找工作,也不愿听从他们的意见,甚至,连结婚对象,都是选择一个千里之外的,爸爸妈妈嘴上不说,其实心里是希望我找一个当地的,离家近的。
现在想来,平常在父母亲戚眼里乖巧懂事的我,骨子里还是叛逆的。当时年轻未经世事,并没有想到年轻时拼命要逃离的那个家,却是现在让我魂牵梦绕,日思夜想的地方。每当看到《红楼梦》里面探春的句子,便会默默掉泪,误以为是在说自己。
![](https://img.haomeiwen.com/i5095985/eb09df52cba43fb6.jpg)
做这些题,我不禁会想起今年中考的主角:老公姐姐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的外甥。
对于这个天才外甥,我不仅是有所耳闻,而是亲眼所见,2009年,我第一次到老公(那时候的男朋友)家,那时他5岁,上小学一年级,老公用计算器,他什么工具都不用,公公出题,两人一起算,谁算的又快有准就算赢,公公出的题都是高位数的连续加减法,十几个回合下来,老公的计算器输得一败涂地,还付了一大把一元硬币的“赌资”。
今年中考695分,公公说能上一中,但是上不了实验班。——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我不禁“暗自伤神”,当时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公公一个电话,就匆匆忙忙跟老公回老家,办理结婚证,然后顺理成章办理户口迁移,当时只顾眼前利益,却忽略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自己的孩子户口在一个高考大省,处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当时要是把户口迁回娘家,再让孩子的户口跟着我,那样高考压力会小很多……
当时孩子还没有降临,所以也就没有考虑孩子将来要面对什么。
回到现实,该面对的还要面对,努力过好当下,孩子还小,好好教育她们,将来的事情她们自己会面对。好好孝敬双方父母,他们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
写到这里,已经潸然泪下,感慨世事无常,感慨时间过得太快,还来不及回首,又要奔向下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