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时间管理自己首页投稿(精选)时间管理

第5期-陪读时光 | 为什么你培养习惯总会失败?

2019-04-23  本文已影响4人  学习发展指南

今天,陪读蜀黍为你解读的是一本《微习惯》。这是一本关于习惯养成的书籍。这本书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帮助你摆脱习惯养成的困扰,亲测有效哦!不信你可以试试!

想要早起,身体却总是不听使唤,闹钟响起,顺手关掉,继续酣睡。等醒来时候,从床上惊坐起来:感叹一句,哎,又来不及了。匆匆忙忙穿衣洗漱,左手拿着外套,右手拎着书包,冲出家门。在路边小店买了早点,在冷风中一边咬着包子,一边赶路,在慌乱中开启了忙碌的一天。

心灵想要早起,身体却要懒睡,每日忙忙碌碌,但终不见什么起色,这是我近些年来的状态。

从今年中旬开始,每天清晨早起在书桌前噼里啪啦敲字和阅读。闹钟比之前早了1个半小时,闹钟响后,立刻起床,简单洗漱,端坐在电脑前敲字,虽有个别时候还是睡过了,但是几乎可以做到95%以上的时间都如此。

最近开始有些人在公众号后台给我留言说:你好有毅力,每天能起那么早,我也想早起读书和写作,但总是坚持不下去。

与其说是毅力使然,不如说是方法的功劳。

现在很多人都在谈自律,已经越来越多人意识到自律对于人生的价值。

坚持星球的龙兄,是自律成就自己最好的例子。在大学刚毕业时,他的英语很差,找不到工作。偶然的机会得知了Toastmaster俱乐部,然后就去练习演讲。从小害怕在人群中讲话,更害怕说英语的他,日日坚持练习英文演讲,竟然在头马坚持了8 年多,做到了大区区长和亚洲8 个国家和地区的顾问,成了一名双语培训师,出版了三本书。

《肖生克的救赎》作者斯蒂芬·金是一位高产的作家,他每天要求自己写2000字,不写完就不准出书房。他曾说:“写作是一种实践。如果你能够坚持十年、每天举重15分钟,你就可以打造出肌肉。如果你持续十年、每天写作一个半小时,你就会变成一名优秀作家。”

我特别喜欢keep的那句slogan:自律给我自由。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人都想要的一种生活状态,同时在培养自律习惯的过程中依然有很多人正备受煎熬,并且都习惯于把原因归咎于意识力的问题。

成就一件事除了要有坚定的信念、正确的策略同样重要

关于习惯养成这件事,可以说是2018年我最大的收获。在这个部分我做了很多的尝试,当然也失败了很多次,直到我遇到了《微习惯》这本书,在习惯养成这个领域给我建立了很大的信心。如果你曾想培养一个习惯,但屡尝败果,但又不想放弃的话,这本书绝对值得你花时间来看。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微习惯》。

本书的作者叫斯蒂芬盖斯,盖斯在书中谈到的“1个俯卧撑”微习惯养成例子给我触动非常大。微习惯策略的科学原理表明了人们无法长期坚持大多数主流成长策略的原因,也揭示了人们长期坚持微习惯策略的可能性。

人们无法让改变的效果持久时,往往认为原因在于自己,但其实有问题的并不是他们本身,而是他们采用的策略。当你开始用微习惯策略教你的方法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时,持久改变其实很容易。

01

什么是微习惯

想必大家通过这个字面意思大概也能明白。如果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微习惯基本上就是它经过大幅缩减的版本,例如:把“每天做100个俯卧撑”缩减成每天1个,把“每天写3000字”缩减成每天写50字,把“始终保持积极思考”缩减成每天想出2个点子等等。微习惯的基础就在于“微步骤”,那些“小得不可思议的一小步”。

例如:我一直以来都想要培养日更这个习惯,虽然有一种观点认为不要纠结于是否日更这个问题,文章要不断的打磨,要写精品。当然,这也没有错,就看是从哪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了。我是为了培养写作这个习惯,训练写作的技能,所以前期量的积累还是不可避免的。但说实话3年以来,我一直都没有办法坚持,甚至都没能坚持超过10天。我也一直在反思这件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了。直到今年我看到这本书后,我想到了罗胖每天60秒,我就在想,为什么我就不能把文章写短呢?写1000个字的文章我都没有办法做到每天坚持,那每天写300字总还是可以的吧。

所以,当你想培养一个新习惯的时候,不要给自己设置需要消耗太多意志力才能完成的大任务,要给自己设置小行动,小到不需要消耗什么意志力的行动。当然,每个人的标准都不同,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就好。这就是微习惯。

02

为什么微习惯有效呢?

可能会有人有疑问了,每天做1个俯卧撑有啥意义,这不是在自己骗自己吗?在培养新习惯前,我们首先要对习惯有正确的认识,习惯是不能直接获得的,你无法马上建立或去除一个习惯。它们是在长期不断重复中被塑造出来的。

作者在书里说明了习惯和大脑的关联。

神经通路是我们大脑里的沟通渠道,这些通路就是习惯在身体里的“长相”。工作机制如:一旦某个习惯指定的神经通路被一个想法或外部信号触发,脑中就会有一个电荷沿着这条通路放电,然后你就会有一股想进行这项习惯行为的强烈欲望。例如,如果你每天醒来后都要马上洗澡,经过长时间的执行,那就会有一个神经通路和这个行为关联。你一醒来,这个“洗澡神经元”就会放电,然后你就会像僵尸一样走过去洗澡,根本无须思考。

因此,建立行为和神经通路的关联,关键不在于每天做了多少次,关键在于是不是每天都在做。

我记得在《上瘾》这本书里有讲到一个行为模型:B=MAT(B代表行为,M代表动机,A代表能力,T代表触发),斯坦福大学的福格博士构建了这个行为模型,借助这套模型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因素。福格认为我们的每个行为背后会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触发、动机和能力。

触发提醒你采取行动,动机决定你是否愿意采取行动,当我们想培养一个新习惯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会难以为继?其中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在于,我们把每天的行为标准设定的太高了,对于完成这一行为需要的能力要求太高,当我们的能力无法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不会实施某个行为。

所以,看到这里想必你就明白微习惯为什么有效了吧。

03

如何应用微习惯呢?

前面我们对微习惯的定义以及为什么有效做了一个简要的说明,那到底应该如何应用微习惯呢?作者在书里给我们分享了彻底改变的8大步骤,分别是:

1.选择适合你的微习惯和计划;

2.挖掘每个微习惯的内在价值;

3.明确习惯依据,将其纳入日程;

4.建立回报机制,以奖励提升成就感;

5.记录与追踪完成情况;

6.微量行动,超额完成;

7.服从计划安排,摆脱高期待值;

8.留意习惯养成的标志。

以上就是如何应用微习惯进行改变的8大步骤,每个步骤在作者在书里还有详细的讲解,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打开书进行阅读,这是习惯养成领域的必读书目。

04

我是小结

以上就是关于《微习惯》这本书的推荐内容。这本书确实是一本好书,一共只有134页的篇幅,内容很少,但干货非常多,我相信是每个人都能够轻松读完的一本书。2019年已经过完1/3啦!抓紧学习微习惯养成策略,养成2-3个好习惯,想必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新的改变。

未来很美好,希望大家都能够在未来遇见更好的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