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无戒21天日更挑战营谈写作

离得开的北京,舍不了的写作

2017-03-19  本文已影响42人  樊家巷

文/樊家巷

说来还真是“蝴蝶效应”,这几天两会上关于高房价的再度讨论,引发新一轮“逃离北上广”的热议,不知又勾起多少人不堪回首的往事。

我也是当年逃离北上广大军中的一员,2010年那批。那时候二环内还有的房子卖不到三百万呢,通州的房价也才一万五左右。

很久远了,对吧?

回头看看从毕业到现在,从北漂到回到三线城市的稳定,虽然挣得钱和写作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写作这回事和过去、现在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未来。

曾经,写作对我来说是份艰辛混饭的苦差事。

当初选择结束北漂生活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条最关键的,就是职业发展的问题。离开北京前,我就职于某著名唱片公司,负责艺人宣传工作,就是不停写稿发稿的差事。整个公司就我一个人写稿,其他同事忙于各种出差游玩、和公司的艺人们勾搭玩耍。而我,是那个回到住处也不得闲,继续编材料码字、催各平面网络媒体们发稿的小苦逼。

那时候,写作令我崩溃挠墙,仅有的一点乐趣,就是第二天扒拉门户网站看给了多大的豆腐块版面。

至今我还记得2008年的初夏,湖南卫视的某档录播歌唱节目刚刚开播,公司一位刚刚出道的歌手初次亮相,我在阳光明媚的午后背对着电视坐在餐桌上揪头发憋稿子的情景。

那时候我就深深的感觉到,这行不适合我。

现在,写作对我来说是话语权的平均分配。

其实对于写作本身,我还是非常热爱的。 

离开北京,回到家乡三线小城,工作虽忙碌却不觉紧张,生活也算舒适惬意。每到傍晚来临,我不再是那个伫立在CBD林立高楼下的小角落里琢磨今晚吃什么的北漂,而是从容地回家放车奔赴各种同学同事饭局的忙人。

这种朝九晚五时而应酬的生活,让我感到了深深的焦虑,焦虑过往的见识与眼前的生活落差太大,也焦虑未来是否只是复制粘贴现在的日子。

每每听到大城市回来的同学们讲述在外的所见所感,我总会感叹白云苍狗,大把的青葱岁月正在奔腾而逝,应该怎样在三线生活与一线梦想之间寻得平衡呢?

写作对我来说,就是舒适生活与锐意进取的最佳协调方案。

小城市自然有小城市的好处。闲适意味着时间充裕,安逸意味着神经放松。这不就是写作创作的最佳环境吗?虽然离开了大城市的平台,但是回想起来,当初在那的时候感觉到那是自己的平台了吗?又有多少资源真正能为自己所用?反而是现在,每当我打开写作页面,都有更充裕的大脑空间去思考,有更理想的外部环境支撑我写作,最重要的是,白底黑字就这样出现在各个平台上,我感觉和那些至今还漂泊在大城市里的码字者一样,拥有平等的话语权。

未来,希望写作成为我的斜杠资本。

刚听说“斜杠青年”这个词的时候,认为无非就是些搞副业的人给自己起的名字,后来尝试斜杠的时候才渐渐发现,想成为别人承认的斜杠真心不容易。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会让一个“程序员/营养师”去给你制定养生计划并严格执行吗?我想你心里一定犯嘀咕吧。

写作却不同,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有可能成为一个写作者,甚至是作家。道理很简单,写作是每个人都要学会的基本技能,至于写的好与坏,能否被多数人接受,就要看你是否真能把你内化的认知以正确的方式输出了。

虽然有时候拖更,但还是愿意继续坚持下去,不停地阅读学习,以防自己被写干。现在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对太多领域的知识感兴趣,导致业余时间全部被占满也不够用,徒增焦虑感。

希望通过知识管理理清方向,择一二领域走到黑,毕竟知识爆炸的大环境下,眼睛只盯着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真是太可惜了。

写吧写吧,别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