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设计 简单生活 丰富成长
家里刚装修完,有天在门口遇见一个邻居,他问我是不是做设计的。我说你怎么知道呢。他说经常经过你们院子,望进去,觉得这家人不是有人做设计师的,就是玩禅修的。
我一听就乐了,原来我的设计和禅修是一个风格的。聊多几句才发现,原来邻居是个建筑设计师,好歹算半个同行,索性邀请到家里坐坐。
邻居是做工装设计的,就是酒店、会所、学校这样的公共空间。我们就从我家里的装修聊开,从民用一直聊到工装。我感慨,民用和工装原来是完全迥异的两个领域啊。
邻居诧异,:“应该大同小异吧。”
我说:“不是啊。你想想,你们工装设计要求风格突出且完成度高,整体要统一,所以它更像一个经过严密编程以后的封闭系统,求的是稳定、不变,很难融入其他元素。这对在公共场所短暂停留的过客来说自然更有秩序感。
而一般居家的民用设计则刚好相反,不能过于完美,要留白,甚至最好不要有明显、固定的风格。因为对于长期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生活不是一成不变的,日积月累的琐碎会慢慢填充进空间。
一开始“完美”和“饱满”的环境,反而无法融入新的元素,越到后面,越杂乱。而生活在里面的人为了维持一开始设定的风格模板,也会生活得很累。“
邻居若有所思地沉默了五秒,说,“好像确实如此。”
这个对话到此为止,不过则引发了我后面的一系列思考。
生活不是样板戏,家就不应该是样板房。饱满的设计注定无法接纳不同的日常生活元素,更别说伴随生活在里面的人一起变化了。
儿童房,更是如此。
女儿的房间物品、配色和布置都是自己选的,我只提供指导
风格看上去越是突出、统一,空间上每一个角落越是物尽其用的儿童房,满足越可能只是大人自己的“童心”和私心;何况孩子小时候喜欢的元素,再大几岁以后,却可能弃之如敝履。
因为孩子的心智还没固定,习惯还没养成,他们一直在学习,一直在抛弃旧的自己。他的行为,需要和环境一起,慢慢变化、成长。在此过程中,他对自己空间的掌控需求会越来越强烈。
儿童房也需要跟着孩子的成长,随时调整、变化。
某一天,如果他发现他的空间已被填充满,他的兴趣无法在这里得到展现和尊重,那么他对家的感情就会愈渐疏离,转而向外寻求满足。
设定好收纳的规则和指引,女儿自己进行物品的摆放整理
所以,我一直反对把儿童房的空间填满、利用尽,反对用具象的图案和大片的色块来给儿童房做装修,更加反对过早的给儿童房定风格。
儿童房,越是简单、越是留白,孩子在成长中发挥的创造性和独立意识就越强。
孩子的独立世界,应该归还给孩子,我们大人,最多准备好画布、画笔,陪她一起描绘,而不是帮她全部画好。
本文及音视频内容为南爸家长会所有
欢迎关注公众号:南爸家长会PAPAPEL
转发合作请回复关键词【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