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成长

吴军:把事情做好的“三条线”

2019-10-14  本文已影响0人  史哲涵

最近在读吴军的新书《格局》,该书是吴军将其在得到的专栏《硅谷来信》和《谷歌方法论》中涉及到格局的相关内容,加以重新整理写成的。

书中有一节谈到如何把事情做好,读来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将之分享出来。

做事情的“三条线”指的是哪三条线呢?如下图所示:

吴军:把事情做好的“三条线”

它是英语字母“Z”的样子,上下各有两根线,中间有一根斜线将它们上下相连,斜线下面粗上面细。

下面的一条线是基础,它称作基线。

它代表你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当然对于不同人来讲,这条线的高度是不同的。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应该建立在这条线的基础上,而不是从它的下面开始做起,这一点很重要。

在中科院数学院读研究生期间,我就听说院里的院士每年总能收到许多民间科学家的信件,一般都是生成证明了“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等,当然无一例外都是不正确的,可以说是白费功夫。甚至有人说自己找到了“化圆为方”的方法,殊不知,“化圆为方”早就被证明是不可能的。

这些民间科学家花了一辈子时间搞的研究,除了让人家笑话,没有任何科学价值,因为他们的起点远远低于对应学科的基线。

我们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自己做事的基线。大学毕业之后,也应该继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基线。

上面那条线,那是理论给出的极限,是无法突破的

比如光速,比如绝对零度,又比如能量守恒定律,都是如此。不管未来科技多么发达,都不可能造出超过光速的宇宙飞船。

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的一个很大的差别就在于是否了解极限的存在。

火电厂或者轮船上使用的涡轮蒸汽机的效率,到60%多以后就无法再提高,因为不论工艺上如何改进,蒸汽的温度是有限的,热力学上的卡诺定理限死了特定蒸汽温度下发动机的效率的上限。如果问出为什么蒸汽机的效率到不了90%这样的问题,就显得无知了。

第三条线是连接基线和上面极限的那条往上的斜线。

下面粗,上面细,因为靠近基础的部分,全世界做的人很多,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很多,而越到上面,越接近有难度的目标,常常就没有太多的道路可供选择,甚至很多道路要靠自己探索,因此就越画越细。

找不到前两条线,是蛮干、傻干,找不到第三条线永远只能纸上谈兵。只有把握好这三条线,才能把事情做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