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

男人想要什么:论需求的层次

2018-10-21  本文已影响13人  心理情感咨询

1954年,心理学家马斯洛出版了《动机与人格》,其中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

在模型中,作者将人的需要,从高到低划分为5个层次:

5) 自我实现需求(如发挥潜能、实现理想)

4) 尊重需求(受到尊重与肯定,包括自我尊重如独立、自由、自信、成就等,以及社会尊重如名誉、地位、社会认定)

3) 爱与归属需求(爱情、友谊、性亲密、归属感等)

2) 安全需求(对保护、秩序、稳定的需要)

1) 生理需求(对食物、温暖、性的需要)

马斯洛认为,上述需求关系是由低到高依次排成一个阶梯。当低层次的需求获得相对的满足后, 人们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到高一层次的需求上去,高一层次的需求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成为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的需求不同,但是都有一个决定他们行动方向的主导需求。

例如我们觉得饿,这时候找饭吃可能就是核心关注点。所以有句话”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也是讲一个人底层需求基本满足,更可能去寻找上层的进步。

我们看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基本的性就在这个层次。所谓基本的性,是指交配和繁衍。关注的是满足基本的欲望,解决有没有的问题,而不是好不好的问题。所以社会底层的婚姻,很多夫妻的性就是解决的”性欲来了啪啪啪“的问题,甚至往往前戏都没有,以及繁衍问题。至于情趣啊、对方的感受之类的,基本上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有学员说”性就像吃饭,别想着饿肚子的人跟你谈理想“。

被生理需求驱动的人,性在他们建立两性关系时比重非常大。而对于高阶的男性,通常单纯的性需求不是大问题。虽然也同样需要满足,但是他们并不缺乏选择和机会。

除了性,在初阶男性中,安全需求也是一个核心的考量。

微博上很火的情感专家ayawawa,择偶理论的核心就是“高交配价值、低出轨可能”。第一个是针对满足男性的生理需求(例如颜值身材等等),第二个是针对满足男性的安全需求(例如听话、主动断绝跟其他男人的交往、避免能力强有更多选择、降低自己的吸引力)。

其实这两个,也就明确了这种思维,能够吸引到的,往往是低阶的男性群体。当然这个低阶并不一定是完全没有钱。例如有些人可能经济不错,但是他们个人在两性关系中的需求层次,还是挺初级。

我有学员说她有一位追求者,在高学历年入百万,对人很好,简直是大多数人心目中的模范老公。可是沟通下来,她发现男生对婚姻的看法,就是”女人在家带娃,男人养家“。择偶标准是“美丽、单纯”,对于性的认识基本上就是完成繁衍任务。凭感觉就知道这个人床上很无聊,现实沟通中也无趣。

最后这个男生结婚了,另一半是美女,看上去很单纯,但是非常自私,把男生当经济来源,而且控制欲非常强,阻碍男生跟客户、朋友的沟通和交往。

这个男生,在我看来其实还是在两性关系中低需求层次没有满足。在选择结婚伴侣时,被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主宰,做出了低质量的决策。

重点在中级阶段的人,更关注“爱与归属与尊重”。

在这个阶段,其实亲密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例如“友谊、爱情、性亲密、归属感”,可能一段高质量的两性关系,会包含所有这些东西。同样的,也会让身处里面的人,感受到尊重,有更大的信心。

我们讲高质量的两性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双方应该是彼此深入的理解,有顺畅的沟通,轻松愉快的关心,互相的关爱。处在中阶的人更容易认同这样的理念。

再往上走“自我实现需求”,核心关注点在发挥潜能、实现梦想这个层次上的,通常我们认为是在需求的高阶了。例如Elon Musk追求移民火星让人类成为多星球物种。

在马斯洛的书中,他将需要区分为缺失性的和成长性的,1-4(生理到尊重)是缺失性的,缺失性需要起源于实际的或感知到的环境或自我的缺乏。个体会努力从环境中寻求能使其需要得以满足的东西,无论是物质上的、人际关系的还是社会地位的。这些需要的满足,很大程度依赖于外界。

而第五种自我实现则是成长性的,成长是导致自我实现的过程。成长性动机就是被自我实现的趋向所激发的动机。

《罗马人的故事》是我很喜欢的一套历史书籍。

15册的巨著,写了15年。作者盐野七生,年轻时爱上了意大利,一住就是大半生,疯狂的发掘罗马人的历史。

全书把2000年前的人和故事,阐述的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而且从现代人的视角,对于历史进行了新的解读。就像王崴所说:“我读过许多不同读者的罗马史,只有盐也七生女士,真正带我走进历史。”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盐野七生女士,产生了好奇:罗马史这样一个研究众多的题材,为什么她的作品能够写的如此出色。

我想作者自己的一句话,是最好的答案: “别的研究者是写自己知道的,而我则是写我想知道的。”

作者想要知道,为什么在两千多年前那个生产力落后的时代,罗马人创造出了辉煌的文明。为了自己的求知理想去探索、去研究、去写作。而这个过程也让作者突破了自己的能力。这就是”自我实现“层次的需求。

反过来,同样是研究罗马历史,如果你的核心动机是“我要写论文才能毕业”,那这是解决“缺失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通常不会全力的去探索研究,只是做的足够就行了。

以我的观察,做事的时候驱动力最强的,往往是在马斯洛需求矩阵两端的人。

如果你基本的生理需求不满足,例如一头扎进水里缺空气,显然你会全力以赴的挣扎。而如果你在追求自己真正的梦想,也会全心身投入。

看一下每个行业中做的出类拔萃,持续超越自我的人,往往他们的驱动力,很大一块都是来自于“自我实现需求”。毕竟如果没有这种内在的驱动力,一个人做到一定程度,例如赚了满足期望的钱,就会停止了,很难持续的实现卓越。

菲迪亚斯,古希腊人,伟大的雕塑家。

他奉命为雅典雕塑一座神像。

2400年过去了,这件作品,依然矗立在雅典城帕台农神庙的顶上。

工程完工,他向雅典城的会计官要工钱,对方说道:“你的雕像是在神庙的最高处,而神庙又位于雅典最高的山上,雅典市民只能看到神像的正面,而你把背面也雕刻得如此完美有什么意义呢?所以我们只能付给你一半的工钱。因为雕像的背面有谁看得见呢?”

菲迪亚斯说:“上帝会看到神像的背面。”(这里上帝指神灵,不是基督教意义的上帝)

在“自我实现”上驱动的人,往往具备一种共同的品质,就是“追求卓越”。他们不会满足于“还可以”,因为本身他们在追逐的是自己的理想,是发挥自身潜能的成长。

对于处在这一层次的人,往往他们最需要的,莫过于能推动他们”发挥潜能、实现梦想“的帮助和关系。

经常有女生问如何吸引到有事业心、优秀的男生。这里我不知道优秀如何定义。但整体来说,如果你希望吸引到出类拔萃那种人,我想最独特的竞争力,莫过于你能够推动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潜力,成就他们的梦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