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院

狂妄与贪婪起飞,野心共暴力一色 | 浅析《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2017-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eb426d6d7fe8

文字 | 莫妮卡安娜贝拉

6.28,爱奇艺VIP期限最后一天。搜索高分电影缓存的时候,有一部9.1高分的电影《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没法下载。

痒痒的好奇心再带点不甘心的执拗,点了进去。

2008年上映 | 94分钟 | 英国/匈牙利 | 英语

导演:马克·赫尔曼

主演:大卫·休里斯维拉·法米加鲁伯特·弗兰德阿萨·巴特菲尔德杰克·塞隆

类型:剧情


影片站在一个小男孩的视角讲述了年代背景在1940年代的柏林。

八岁的德国小男孩布鲁诺一家,因为父亲拉尔夫(一位纳粹军官)的升迁不得不搬家到另一个地方生活。

好动多思的布鲁诺在搬到新家以后,无意间发现了一个农场。没有朋友、嬉戏,不甘沉闷乏味的生活,他开始向往那片地方,想寻找新的小伙伴。

被母亲反对去农场后,布鲁诺开始自寻乐趣。应他的需求,老犹太仆人帕维尔给他在前院做了一个轮胎秋千解闷。

机缘巧合,布鲁诺在帕维尔的小杂房里发现了一个窗口可以直接使他到达那片有趣、充满新鲜感的农场,并且总是在科特勒中尉驱车带母亲去置办食物的午后勾引着布鲁诺梦想成为探险家的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终于有一天,布鲁诺挥着树枝豪情万丈地穿过绿林和小溪抵达了心中向往已久的乐园,却发现是布满铁丝网的一片狼藉之地。在这里,他认识了一个与他同岁的犹太小男孩希尔,并由此展开本剧最具纯真澄澈的探索、思考对话。


《穿条纹睡衣的男孩》和1979年施隆多夫的《铁皮鼓》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是以孩子的角度来看纳粹的种种行径,不同的是布鲁诺天真善良,以身为纳粹军官拯救国家、为德国百姓营造美好未来(屠杀犹太人)的父亲感到自豪,奥斯卡在三岁时就已经目睹成年人世界的丑恶并用自己乖戾的声音对抗虚伪的外界且拒绝长大,永远停留在三岁时的身高。

有个电影大V公众号还曾专门为它写了一篇推送《舅舅是他爹,炮友成后妈,弟弟是儿子,这个故事靠乱赢得了诺贝尔奥斯卡金像奖和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足以见得此时代社会的疯狂与极度扭曲。

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周遭,真的是一个特别讨巧的创作视角。

因为所有大人最初都是孩子,只是很少有人记得了。

抛却自我中心与社会中心的利己狭隘思维设定,用一双干净、还没来得及遭到纳粹污染的真挚眼眸来重新审视这个荒诞离奇、人神共愤的畸形社会现状的一隅。


暂时把影片中的角色分三类人:

1.拉尔夫及其父亲、科特勒中尉、众多的纳粹军官...

歌德:

“每当想到德意志民族,我常感到痛苦,这个民族的个体都如此值得称颂,但作为整体却如此令人神伤。”

勒庞:

“群体中的人有两个共同特点,首先是一个人的个性消失,其次是他们的感情和思维都专注于同一件事。”

希特勒借助经济危机造成成的混乱形式大肆活动,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条约》的不满,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众多的纳粹士兵被希特勒领导的法西斯纳粹党俯首称臣,被教育着通过战争洗刷一战的耻辱,夺回原有的领土。被洗脑,“日耳曼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种族,有权统治全世界;而犹太人和斯拉夫人是劣等种族,应该被消灭。使日耳曼人获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穿着清一色的“卐” 标志军装,敬着清一色的礼,高喊清一色的“希特勒万岁”。

他们毫不犹疑地接受先辈和其所谓先进党的命令和摆布,并且引以为荣。

“狂妄与贪婪起飞,野心共暴力一色。”

无限的欲望交织着铁血与狼烟。

我相信人性本恶,但还是有相对的恻隐之心,即善。

姜丰:人性是由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组成的,自然属性指的就是无节制的本能和欲望,这是人的天性,与生俱来;

而人的社会属性则是通过社会生活、教化所获得的,它属后天。

杀人不眨眼的拉尔夫知道新家的环境不适合孩子成长,会选择屈服;对帕维尔拳打脚踢的科特勒中尉在拉尔夫批评甚至轻蔑其父亲的时候也不说自己父亲的一个“不”字。


2.格雷特(布鲁诺的姐姐)

影片中,拉尔夫为两个孩子请了一个家教,12岁的姐姐格雷特照本宣科:

“犹太人诋毁我们,煽动我们的敌人;犹太人试图透过书籍让我们堕落,嘲笑我们的文学和音乐;无论何处,他们的影响都是毁灭性的,为的就是让我们的国家崩溃。”

纯真的女孩被强行拉出洋娃娃堆,该有的童年却被强硬地填满种族歧视、效忠希特勒法西斯...

在格雷特身上能看到许多人的缩影,他们单纯地像一张白纸,人生的三观尚未构建却被有企图心的人强行灌输条条框框,不论好的坏的、对的错的。

我们都有可能曾是“格雷特”,人的成长需要无数个建立与打破的循环。从前我们认为只要听家长、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做符合社会、他人期望的事,未来一定是社会的栋梁,可以获得他人的尊重和仰望。

慢慢地,当根基不稳的主观世界撞上残酷的客观世界时,可能会头破血流;当你跳出被“孙悟空划的圈圈”时,或许会幡然醒悟,掉进去的那条沟叫陷阱,爬出来看到的辽阔叫“原来”。

格雷特就比较惨了,她没有机会和空间可以跳出禁锢自己的圈,只能不加批判地接受家教和父亲灌输的德国历史、法西斯的合理与先进,最终成为隐形社会规范的牺牲品。被社会规则和制度所奴役并且对此带来的伤害一无所知。


3.艾尔莎(布鲁诺的母亲)、拉尔夫的母亲

尚未被极端的民族主义情绪浸染充分,在复国与道义之间摇摆不定、痛苦不堪,却又没有能力改变现状。没能抵抗住外部的遵从力量也没有勇气为自己的特立独行付出代价,继而作痛苦的违心屈从。

对儿子的种种充满不屑,针锋相对。

从一开始对丈夫的满眼都是崇敬与赞赏到后期的崩溃、痛苦喊着“要我忽视丈夫是个怪物的事实...”

4.布鲁诺

布鲁诺的每一次思考和提问相比周围的大人都是更客观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复仇、法西斯、种族歧视...并有主动思考的能力和提问的勇气。

某次家教课上。

布鲁诺:(举手)“我不明白,单一个人就造成了国家的崩溃?”

“犹太人指的是整个犹太民族,如果只是一个人的话我确定他会吃不了兜着走。”

“但一定有好的犹太人,不是吗?”

“我认为布鲁诺如果你找到一个犹太人是好人,那你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探险家。”

整个剧中印象最深刻的“坏蛋”就是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家教)了。首先他一再打击布鲁诺的梦想并施以嘲笑与禁令,其次狂妄地判定整个犹太民族的劣根性,最后还对自己的无知自负洋洋得意并且继续祸害可爱的布鲁诺和他的姐姐。

希尔:你觉得你爸爸是好人吗?

布:当然,但他掌管一处可怕的地方

你觉得你爸爸是好人吗?

希尔:当然

布:我们不该是朋友,应该是敌人,你知道么?

布鲁诺有着寻常孩子没有的质疑精神,即使所有人告诉他“犹太人是德国人的敌人,成千上万的德国人因他们而贫困”,他依旧会穿过绿林和小溪与身在集中营的小朋友希尔玩耍。


但也正是因为他的单纯、仗义和勇敢让他陷落在了自己父亲无限贪婪的深渊里,和希尔永远地成为了刺鼻烟雾中的一点点。

图片来源网络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