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实习经历|精神病院没你想象的那么可怕
每个人都具有温暖照亮别人的能力,不管这份暖意来自谁,哪怕是精神病人,都依然是无比美好的。

文/凉十五
2017.11.11 周六 晴
-1-
《急诊科医生》里有一个情节:一个精神病人告诉医护人员,他看到自己的脸是变形的,一边大一边小,众人都认为这是他的精神症状引起的错觉,不以为意。只有王珞丹和张嘉译把他的话当成普通病人的主诉,经检查后发现,这种“错觉”是由于脑子里长了肿瘤压迫视神经导致的。
病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失声痛哭,但他不是因为脑子里长了肿瘤,而是因为,终于有人愿意相信他,而不是把他当成精神病人。
每当跟朋友讲起精神病院,他们总用一副惊愕的表情看着我,好像我的身后冒出了某种不知名的东西,而我还不自知。
其实在去精神病院之前,我和他们一样,以为精神病人就是电视里披头散发,走路像僵尸,眼神像黑白无常,一言不合就大声吼叫,到处追打人的物种。然而在精神科实习两周后,我脑中的这些固有形象轰然崩塌。
-2-
我所在的新毒病区收治的大多数是吸毒和酒精导致的精神障碍病人,还有少数的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情感性精神病人。
最开始老师打开一扇门带我们进去后,看着他们在里面那扇门后的病区里偷偷观察我们的样子,确实让我想起无数只从监狱里伸出的手臂,嘴里虚弱地抗议着:“我要出去,放我出去…”的精神病院经典镜头。
刚进病区的时候有些紧张,走路的动作尽量快,生怕离老师太远落在后面。心里总会想:会不会突然有个人拉住我说我是来害他的?或者,遇见同学说的,像尔康一样毒瘾犯了痛不欲生的人,扑上来不顾一切乱砸乱打……
事实证明,大概我才是被害妄想最严重的那个。里面其实很平静,可以自由活动的人大都是病情稳定的,而病情不稳定或处于发作期,对自身或他人可能产生威胁的病人会被约束在床。
其实他们和常人相差无几,唯有那萎靡低沉的精气神提醒着我们,他们并没有来错地方。
-3-
出乎我意料的是,在这两周相处的时间里,我还发现了以前从未知道的另一面。
如果来了一个需要约束的新病人,一群人会很积极地帮护士哥哥麻利地把病人约束好,那架势给人一种群殴的即视感;早上他们还会帮着老师把需要输液病人的挂钩挂上,液体输完了又积极地通知拔针;还会在我们打乒乓球时帮着把两半台子拼好……
两天后,我们由最开始的害怕对视对话,逐渐变得敢与他们像普通人一样交流。我们上午一起听心理学博士讲课,下午坐一起看电影。有时候也跟着爷爷在病房外打太极,看他给我们示范气功。
-4-
该打针了,我正给液体排气。
“小姑娘,你来给我打针吧!”
“不行,老师不在,我不能给你打,还没真正上手过,打不好会让你受苦。”
“没事,反正也是要打的,你们不练怎么行呢?熟能生巧嘛。”
他说着伸出一只手背,我当然还是没打,不合规矩。
第二天他又给我机会,这次老师答应了,在旁边看着我扎,可惜我失败了。
后来我去巡视的时候对他表示抱歉,他安慰我:“没事,不疼,我也没哪里不舒服。不用担心,你们老师以前打针可是最容易漏的,多练练就好了,都是这样过来的……”
另一个病人在我打针时和老师开玩笑说,如果被扎两针的话,老师就要输给他一包烟。大概怕我紧张,他还鼓励我大胆扎。还好,最后险险过关,没再让他多挨一针。
精神病院是我们实习的第一站,在此之前,我们除了在学校的课堂上和同学互扎过一次外,并无任何实战经验。
后来在综合医院实习,每当因为实习生的牌子被病人拒绝时,我都会想,理解的意义到底有多伟大呢?
我知道将来的自己一定会成为一个熟练的针手,也知道成长是不断的自我强大。然而他们主动奉献给我练习的大无畏精神,真的让我很感激,毕竟即使他们拒绝也是合情合理。
在当时,他们对一个新手的鼓励可以说具有“启蒙”意义,让我觉得人间有情,所以更要对世界回之以温柔,报之以歌。
这些生命中遇见的温暖的人,让我明白努力的意义除了对得起自己,更重要的是不辜负他人。这份善意也让我懂得,每个人都具有温暖照亮别人的能力,不管这份暖意来自谁,哪怕是精神病人,都依然是无比美好的。
-5-
和《飞越疯人院》里的瑞秋护士不同,精神病院的工作人员与患者的相处不过分亲近也不过于疏远。病人可以肆无忌惮和他们开玩笑却不敢轻易越矩,相处的尺度把握得很好。但其实老师们是刀子嘴豆腐心,有的病人很调皮,不严不足以立威信,某些时候说话大声真的是为他们好。
如护士长所说,他们的能力更多地体现在与患者斗智斗勇的脑力劳动上,很少有需要操作的技术,所以我们显得比较轻松。
闲着没事看了很多病历,大多数吸毒的人都是在社会不良朋友的影响下走上这条路的,尤其是女性,所以择友要慎啊,拒绝结交这样的朋友会降低接触这些东西的大部分几率。
我总认为,能将别人带入坑里的人不能称之为朋友,我们更没必要为了迎合他们赔上自己的人生。
-6-
这里面的大多数人正值青壮年,本应拥有健壮的体魄,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家庭,未来正有人生巅峰等待他们,可现实是一个个大腹便便,事业垮塌,家庭破裂.......
对里面的某些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他们的一段人生经历,但对另一些人,戒毒也许是终生事业。
我想起《飞越疯人院》里麦克墨菲质问病友的话:
为什么你们每天如此厌恶这里,却没有勇气走出去?
这里面到底好不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唯愿这里的每个人,都能下定决心重拾勇气好好生活,让这段时光只成为漫漫人生路中一段供未来回忆的经历。
其实我更心疼的,是在经济和情感上为他们买单的父母和亲人。
-----------------------end---------------------
Hey,我是十五,一个喜欢看书听故事,爱记录生活的伪文青。
如果善良美好的你喜欢这篇文,请帮我点个小❤❤吧,阿弥陀佛,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