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连城诀》有感

2017-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已注销2022

最近写博士论文时间很紧张,压力很大,但是还是抽空重温了一遍《连城诀》。

有些人隔断时间就要吃顿火锅,不然就全身不舒服。对于我来说,金庸的小说就像是火锅,隔断时间就得拿来看一看,不然也不舒服。让我欣喜的是,除了看的时候精神会很放松以外,每次重读还会有一些新的收获。

这次选择重读《连城诀》,有几个原因。一是因为篇幅不长,可以很快看完,毕竟现在写论文时间很紧张;二是因为前几天在微博上见有人提到了这部小说,提醒了我一下;第三个原因是,这部小说与我算是有些渊源,因为我曾经仔细研究过《连城诀》,还发表过一篇关于这部小说的文章。

这次重读《连城诀》,感受有很多。可能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我发现自己的口味慢慢变化着。小时候最喜欢的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但是现在看来那只是成人的童话,而现实往往是《连城诀》。这是一本批判主义,揭露人性险恶的书,所以感受也相对比较悲观一些。

狄云是金庸小说里最悲惨的男主角,没有之一。忠厚老实天性善良的他,看着实在让人可怜。 但是几年前我还在上大学时读这本书,只是觉得他很惨,书中的人很坏,但是当时我对于人性的这种坏还没有切身的体会。然而在过去的几年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遇到的人使坏导致的。所以我现在对于书中展现出来的人性险恶有了切身体会。

从小到大,我都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因此在新认识一个人的时候,往往当他是一个好人。然而,这种人性本善的观念,让我一次又一次没有防备之心,吃尽了苦头。所以慢慢地,我不再相信人性本善了。再认识陌生人的时候,我会先假设这个人是个“坏人”,心里会很有戒备。所以当看到狄云被师傅骗,被师伯的儿子和徒弟陷害的时候,就像看到了过去几年的自己一样,深有感触。

有人说,人自私是对的,经济学里也有理性经济人假设,中国古语中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对这种看法,我不想争辩。只能说,蠢的人利己害人,聪明人利己利人。

另外一个问题,该不该以德报怨?我们看到有很多人会以德报怨,甚至嘴里会说应该感谢那些伤害过自己的人,因为让自己变得坚强。然而,以德报怨的人往往没什么好的下场:《连城诀》里,戚芳救了万圭却反被杀害;狄云救了师傅,师傅却反过来捅他一刀;水笙和狄云在大雪封山时分了食物给无耻小人花铁干,雪化以后花铁干立刻开始诬陷他们俩。。。要知道,并不是每个人对别人的以德报怨,都能心存感激。

其实,人真正要感谢的是扛过了困难的自己,而不是害自己的人。因为对方可能是一心想至你于死地,如果不是你自己坚强,挺住了,可能早被吃得骨头还不剩了。对这种人,还要心存感激?过去的几年,如果不是我自己努力,每天累得像狗一样地努力做事,早已经被害得体无完肤打道回府了。我不去报复那些害我的人就不错了,还要感激他们?

子曾经曰过: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如果以德报怨,那么我们该如果对待对我们好的人呢?所以子又曰: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所以对于那些害过自己的人,不要无限制地原谅、宽容。我们的宽容大度,应该留给对我们好的人,留给我们的亲人、伴侣、好友。记得郭德纲先生曾说:我其实挺厌恶那种就是,不明白任何情况就劝你一定要大度的人。就是这种人你要离他远一点,因为雷劈他的时候会连累到你。对郭德纲的说法,我也深以为然。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觉得我变得比较悲观。是的,相对于以前年少无知的我,现在确实悲观了许多。但是,现实在大多数时候就是悲观的,没有那么多童话等着自己。也有人觉得我变得小肚鸡肠了。对不起,对于害我的人,我没有必要给好脸色。而对于我的亲人、爱人、好朋友,我尊敬的师长,我会愿意为你们两肋插刀,献出我的所有真心。一生太短,人的精力也有限,应该把自己的美好留给对自己好的人,而不是想至自己于死地的人。

最后,说个题外话。我曾经根据旧版《连城诀》推测出小说的故事年代是明朝中晚期,发表在《青年文学家》上。这一次我读的是新修版,没想到在新修版中金庸进行了大幅修改,书中明确提到了大清康熙年间和吴六奇。这样一来,《连城诀》的年代很明显就是清朝初期以后了。

老爷子,别乱修改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