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用无礼提问冒犯他人:真诚地投入对话之中,用「倾听」去理解想知

日常的每一天,或多或少都要与其他人接触,在相处过程中,因为有不同的价值观点,以致彼此在沟通上很容易就会发生摩擦。不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若是自己的所做所为能被理解,一定是会感到愉悦的,这就像是在说我们所做的一切不是无用之功,而是具有意义的,说白一点就是「被肯定」的感觉。
自己的「想理解」,是他人的「被冒犯」

有些人常常以自己的角度去解读他人发生的事情,即使踩到对方的底线或是让人感到不舒服而不自知。有没有看过这样的情况?一开始只是持着「你发生了什么事?」的状态,想了解其中缘由,说不定可以帮得上忙,可是随着对话过程却愈走愈偏,原本的关心变了质,渐渐地走向「我想知道」,只要对方回答的慢了,就会没有耐心的想着,「我好心想来帮你,你还在那边支支吾吾?」然后,就开始咄咄逼人,好像对方只要不把整件事完整的讲出来,就跟对方没完没了一样。
还有一种情况是刚认识不久,为了想知道对方是怎样的人,本着「我想理解你」去提问,想说可以透过这种方式加深彼此的关系,一开始对方基于客气,回覆了一些不轻不重的问题,但提问的人却因为得到了回覆就食髓之味,认为对方什么都可以问,而尽说出让人感到不适、破坏心情的无礼问题,甚至自顾自的给人忠告,直到对方明确地划下界线时,反倒恼羞成怒。
安静倾听,也许更能好好地去理解

想理解他人心之所想,如何运用沟通是重要的一环,不仅要避免问出冒犯他人的问题,还要有体谅的心,而不是一直用自己所认为的方式去做,若自认并非应对如流的能手,也许比较好的方法是先练习「倾听」,全心全意地投入与对方的对话之中,保有适当的距离之余,更要用真诚的态度去应对对方的情绪,如此一来,对方感受到真诚,就会慢慢地开启心房,说出真实的心声。
当我们试着去「理解」时,要有点耐心,不能急躁地下判断,毕竟每个人的思路不同,在述叙上就会有所差异,有的人在表达上可能较为笨拙,说出来的话可能会词不达意,但只要用心去听,再适时地引导对方的思绪,就可以慢慢地整理出其想表达的重点,而不是对方说的不符合自己的逻辑,就耐不住性子,一直打断对方,甚至说出冒犯的话,这样不但是无效对话,还容易搞坏气氛,伤害彼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