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把图书馆搬回自己家

2017-08-04  本文已影响0人  凯哥壹路
来至网络

学生时代训练成的习惯,知识全靠脑袋去背。可是工作后除了相关的专业领域,还要提高自己的沟通,管理,演讲等能力,要学习的东西更多了,全靠脑袋去记是记不过来的。
大脑不是计算机硬盘,能把所有的东西保存起来,多久都不会遗忘。其实大脑更像是计算机的CPU,在需要的时候把需要的信息放入内存,进行处理就好。李参老师在《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也提到:大脑的任务是当下的思考,而记忆,我们需要给它找另一个工具来帮助它完成
而且微博,知乎,微信公众号的兴起,让知识的获取越来越趋向于碎片化。将碎片化的知识捏合起来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是这个时代必备的技能。所以越学习越觉得自己的知识需要管理

知识管理工具

管理知识首先要有好的工具。网上搜索一下就知道,现在大家推荐的不外乎使用印象笔记或有道云笔记。我秉着支持国产以及对网易的信赖,选择了有道云笔记。深度使用了一个多月暂时没有任何不满,跨平台和微信,微博,知乎等内容可以随时随地保存,基本上满足了我对知识管理软件的要求。

但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知识的召之即来,来之即用。所以只是将信息保存起来是没有意义的,要将其分类。好比,收拾屋子的时候,将内衣,外衣,裤子,鞋袜分类收纳,在需要的时候就很容易将其找到。保存收集的信息时也要进行命名,分类,标签3个步骤的处理。

创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现在关注的是什么,想学习的是什么,感兴趣的又是什么,可以通过这几点划分自己的知识体系。参照彭小六的建议,可以将知识体系分为三大类,个人提升,职场相关,兴趣爱好

个人知识管理
个人提升里面,总要罗列了我的职场以外的关注点,时间管理,阅读,写作,思维导图。
职场相关里面,直接跟工作有关的项目划分到这里,领导力,演讲,沟通力。之后还会加入其他更具体的PPT技巧,EXCEL技巧等。
兴趣爱好里面,当然就是个人的兴趣了。
其实最开始不要纠结于如何分类更好,先尝试去做是关键。这里也可以运用二八法则,对不明确的事情,先尝试去做20%就会了解大概的全貌,到时候再做计划会更好。所以简单分类后就可以将重心放到收集上,逐渐的你的分类会越来越完善 我的分类

学以致用,是我最近看《好好学习》,《这样读书就够了》两本书的最核心的收获。一堆资料,如果你不碰它,它只是数据。你浏览一遍之后,它成为了信息。只有你将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工作中,它才能成为你的知识。而分享就是一种运用知识,掌握知识非常好的办法。读完每本书写一篇读书笔记。相关的文章收集到一定数量,结合自己的实际写一篇分享。例如,阅读了10篇知识管理的文章,总结其精华写一篇分享文章等等。

记录的目的是学以致用,不要做移动的书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