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社会
写这篇文字,出于本心。我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不应再是口号,不应再是事后。
老聃开篇即以:”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同时指出:”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门学派,后称作道家,讲求: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谈论人类历史,伦常:天道恒之,金木水火土利万物,衍之,则变。研究人类历史源头,人类的发展,人类的最终归宿,会让我们更好地认知自己的处境,不用杞人忧天,人心惶惶,首先人类必须确认的是,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古之先贤对于人类、自然与宇宙已有自己先见的想法,宋苏轼《前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苍海之一粟。”这道出了人在自然宇宙之间的关系,所以人定胜天的这个概念,千百年来也遭误读。
天下之局,分分合合,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老庄学说后来发展为魏晋玄学,魏晋风骨来源于道法自然,嵇康之后,再无《广陵散》。。。。。。而看透自然,则已超脱于世。从大同到阶级社会,再到人类追求的最高理想社会,人类的历史是整体上升的。
然后再谈即本心,本心即感知,感知存在。追逐的意义,其实只不过在刷存在感。自工业革命进入人类生产大解放时代,机器解放了人类的肢体,获得变易。科学家、生物学家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人类开始睁眼认识自己。但千百年来,有多少人正视自己,正视过生物。生物与自然应保持平衡关系,但是如果连认识都不能,那怎么来维持。人类总是自大,认为自己比动物聪灵,却不要忽略万物皆有灵。初中才开设的生物课堂,老师一翻到男女生殖器官的书即脸红略过;再谈到食野生动物,或许事主出于什么样的本心,收获怎样,只有自知了。
生物学是个大学问,不应是人类闭口不谈脑海中的概念。可惜的是人类对于自己总是不自知,甚至产生了根深蒂固的羞耻感。就以最近的几场灾难来说,我认为这是大自然发出的警告,当人类社会进入物质生活高度需求的时代,索取自然资源必然增加,人类是走在一列高速行驶的列车上,如果一味索取,而不能利水土,后果真得不堪设想。
记得看过一篇微信推文,说很多科学家晚年都信仰神学。爱因斯坦更是说:”一切都是安排好的。“这就和老庄无为思想不谋而合。
当然,一切也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子,不然也不会:”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其中,也许应该有伟大先贤的指点。这个我也不敢大胆推测,人类究竟已经进入第几时代了。
你总说生活节奏变快了,其实相对论告诉我们,不只社会变了、自己变了,其实自然也变了,万物皆变了。
——小鱼 二月二十三日 所思即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