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老城区街道名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赣州因保留了宋代古城墙、贡江古浮桥、七里镇古瓷窑、通天岩古石窟、皂儿古巷,江南最大的古代文庙、全国闻名的宋代排水沟福寿沟等名胜古迹,被誉为“江南宋城”、“宋城博物馆”。其实,赣州老城区很多街道名也与宋代有关,记录着宋城文化,传承宋城赣州人文精神。宋城赣州的人文精神,是指在两宋时代初步形成,经过后代继承和发扬光大,最终形成的赣州城市人文精神。如兴学重教、崇尚忠义、敬祖孝亲、爱国爱乡、和家睦邻、务实本分、耕读传家等。这些精神蕴藏在赣州的城市布局、建筑景观、街道地名、民风民俗、价值观念等特色文化中。
赣州众多街道地名,或怀念一个名人,或记载一个故事,或传承一份精神。我们作为赣州人,有必要了解这些文化知识,传承这份人文精神。作为老师,更有义务向学生介绍赣州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有文化,有情怀,有抱负的学生。下面是我根据资料整理的几个街道名故事。
濂溪路濂溪路,位于赣州市区东北部,因纪念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而得名,北宋嘉佑元年 (1061年),45岁的周敦颐调任赣州通判。在任期间,周敦颐兴办了濂溪书院,以传播理学思想,今赣州城区仍保留有“濂溪书院”遗址,“爱莲池”旧址。《爱莲说》就写于赣州。周敦颐在赣州创立并研究理学,赣南成为理学源地。宋代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就是在赣州拜周敦颐为师学习理学。所以赣州又被世人夸为“二贤讲道之地,庶几与邹鲁并”。
阳明路阳明路,位于市区中心偏北部,为了纪念王阳明在赣州的业绩而特地命名的,明正德十一年 (1516年),王阳明任南赣巡抚,坐镇赣州,在平定叛乱之后,他在赣州各县兴办学院、社学,刻印儒学经典,制定《南赣乡约》,修葺濂溪书院,创办阳明书院,亲自授徒讲学,学者云集其门,相聚赣州,今天赣州城还保留有王阳明曾经讲学过的阳明书院。
文清路文清路,是赣州老城区主街道,现今也还是最繁华的商业街。文清路是以纪念宋代文学家曾几而得名。曾几祖籍赣县区田村镇杨梅村,后移居赣州城区东北部的世臣坊,又名侍臣坊。曾家一门同出四进士,其父曾准,长兄曾弼,次兄曾懋,三兄曾开均为进士,人称“虔州四曾”。曾几(公元1084一l166年),字吉甫,历任校书郎、应天少尹、江西提刑、浙西提刑,秘书少监、权礼部侍郎等职。后因反对秦桧降金而被罢职,寓居上饶茶山寺七年多,因自号茶山居士,逝时谥号文清,封河南公,故人又称曾文清、曾茶山…。曾几勤于政事,学识渊博。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著有《茶山集》。陆游是他的学生,为曾几作《墓志铭》,称曾几“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
四贤坊四贤坊,位于赣州老城区北面,在著名的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内。四贤坊门柱上刻有一幅对联:“赵抃疏险滩,刘彝福寿惠千古;濂溪创理学,文山丹心昭四贤”,四贤坊所铭记的,正是对联中所提的四位值得赣州人记住的人物。赵抃,北宋嘉佑年间任虔州知府,凿通赣江险滩,凸显了赣江的黄金水道地位,对繁荣赣州功不可没;刘彝,北宋熙宁年间任虔州知军,亲自督建的福寿沟这一闻名中外的地下排水系统,至今仍在造福赣州人民;周敦颐,号濂溪,与赵抃同时代,曾任虔州通判,理学开山鼻祖;文天祥,南宋德佑年间任知州,当时元兵南侵,他在赣州组织义军前往临安勤王,诗作《过零丁洋》传诵千古。与这座城市富有渊源的四位先贤,他们的政功墨迹让赣州更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江南宋城 福寿章贡城因人兴,赣州城的兴盛,离不开众多杰出人物书写的传奇。在这些纪念名人的街道名中既有大儒风范的理学始祖,又有不畏权贵、爱国爱民的赣州名士,它们从侧面反映出赣州宋城浓郁的兴学重教文化氛围和崇尚忠义的淳朴民风,也反映赣州人民怀念先贤,感恩先贤的崇德之心。一处处纪念名人的地名,蕴含着赣州宋城丰富的人文底蕴。
赣州城区还有很多以历史文化名人命名的街道。如:章贡区的赞贤路、文山路、稼轩路、高琰路、宗翰路、东坡路、杨公路。赣县区的茶山路、梦鲤路、孝本路、绍京路、杨仙大道。您知道以上街道名分别纪念哪位历史名人吗?欢迎文后留言,试试您能说出几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