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读书好书推荐

希望背后的心理学思考

2016-10-10  本文已影响651人  Doreen乖乖美美哒

    “我们的生命,就是做自己、成为自己的过程。”这是我在《希望》一书里看到的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的话。一句话道出了希望的核心,也成为全书的重要解读依据。

     《希望》这本书到货时,原本以为这是一本鸡汤类书籍,细读起来才发现,这是一本展现关于希望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书。书中将理论与实验结果相结合,用真实病人的案例去验证假设的命题,从而得出结论,推翻人们意识里习以为常的伪命题。书虽然不厚,但价值远胜过鸡汤文,读鸡汤时,很多文字都建立在励志上,并无实质内容,而本书的文字除了讲述病例外,还有一些理论分析内容,为我们揭开有关希望这一课题的心理学研究的面纱。

        开篇提到,作者是一位心理医生,在一次酒会中认识了同为医生的肖克。两人在探讨了心理健康是否与身体健康有关这个课题后结下了友谊。肖克带领作者查看了他的两位截然不同的患者。一位积极乐观,一位悲观绝望。作者注意到了两位患者的表现后,展开了思考。他想通过心理治疗帮助那位绝望的病人,于是提出了让两位患者同居一室,看是否会对其病情有所帮助。结果表明,充满绝望的那位患者确实在积极乐观的患者的引导下找到了自己的希望,病情逐渐好转。通过这一案例,作者开始了对希望这一心理课题的研究学习。

      在做了一系列病例研究后,作者发现了希望金字塔的架构模型。

希望背后的心理学思考

        希望是人心灵最深处的本能,丢失的原因大多数是在于丢掉了太多的信念。人的内心好比一座金字塔,分为几层。底层是人心灵的支点,这是支撑整个心理活动的重要部分,也有人把这一部分归纳为世界观,是人从幼儿时期形成的一种看待世界的角度。高于支点的第二层则是感知,有了自己的世界观,对待事物才能有自己的看法。通过感悟判断这个世界的人与事。然后是智商与情商。最上面一层是希望。希望是在所有心理之上的一种对未来的寄愿,是推动一切行为的动力,处在精神世界的金字塔顶尖。找到希望并不容易,要先学会做自己,然后纠正错误的感知,学会用辩证法了解别人的感知,再运用本身的IQ、EQ应对问题,最后才能找到希望。只有不逃避的人才能找到出路。

        希望这个词,很多励志鸡汤都会提及,但是希望带给人的影响背后有着怎样的理论指导,那些文章很少触及。因为理论需要被实践证明才有它的真实性。我们处在一个现代化社会,科学被认为是证明大多数事物的强有力武器。很多时候,我们倍感无助,悲伤失落,消极难过,即使用数不尽的鸡汤喂养自己,也依旧处在人生的低谷,看不到光。因为我们没有深刻地感知过希望的力量,我们很难通过鸡汤唤醒自己,清楚自己真正是谁,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处在低谷时,我们忘了我们的优势,也不知道人有着巨大的潜能去改变这回事,于是只能在沉沦中迷失。

        然而,想要改变就必须做出努力,努力去寻找自己,去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在努力中,我们慢慢收获,慢慢成长,这便是希望带给我们的财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