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
七天的国庆假,儿子不在身边。
不计划回老家,几位好友的出行也没有约上,所以决定让爸爸妈妈来成都,这样我们四个人出行,也是很好的选择。
给爸爸打电话,他和妈妈当时不在一起。他一口答应。
给妈妈打电话,妈妈却一直推辞,说过来又是花我们的钱。
隔一天,再给妈妈打电话,表达我的想法。我听见爸爸当时在一边说:“要来。”妈妈不想拂去爸爸的愿望吧,也就答应了过来。
那天去车站接到他们,我满心欢喜。妈妈第一句话就说:“过来又是给你们增添麻烦的。”我说:“还可以麻烦我们,我们很高兴你们的麻烦,这不是挺好的吗?”
我们计划去西昌玩几天,我定好了民宿。这些年的出行,我都喜欢住民宿,有家的感觉。
十一当天出门,人多车多,本来只需要5个小时的车程,但花了10个小时。在雅安服务区吃午饭,爸爸和先生点了一份牛肉面,我和妈妈选择吃自助餐。吃完后,爸爸说:“这物价也太高了吧,牛肉面20元一份。”他一连念叨了几遍,还怀疑服务员算错了账。是的,和我们30元一人的自助餐相比,那20元的牛肉面的确不值什么价。爸爸是第一次见这样的价格,一碗超过20元牛肉面的地方还多了。
今天回程的路上,爸爸还是点了牛肉面:25元。他再也不嫌贵了,他也理解了这个世界。而妈妈却一直盯着菜单上的价格,最后将目光落在了最低价格15元的骨汤抄手上。可是服务员说抄手还没有包好,只有选择比15元高的担担面。
每顿饭吃完,二老都会问价格。每次他们都会发出一句:“哦,好贵。”所以,每次点餐,他们从来不点,让他们点他们也不点。我这个胃口好的人,会点很多的菜。记得有一餐,我们点了一份近3斤的鱼、一份炒黄牛肉、一份土豆丝饼、一份苦瓜烘蛋、一份煎豆腐、一份藤藤菜。最后的菜肯定没有吃完,豆腐上上来时,我们只吃了一块。妈妈一直说好可惜,还想打包后晚上吃。我们这浪费的个性,在爸爸妈妈这里,定然是不过关的。
昨天晚上在九襄吃黄牛肉。点的菜并不多,一份玉米馍馍,有点东北馒头的感觉。爸爸和妈妈吃得欢,吃到最后,锅里只剩一坨咬不烂的牛蹄筋。爸爸说:“点菜,就这样点才好。”一小块没有吃的玉米馍馍,妈妈也将之包好,说还可以吃。
每到一处风景,爸爸都会做总结(也许是老师当习惯了吧,哈哈),也会路见不平去找人说道说道。昨天在孟获城,风景区门口等车就花了近2个小时。后来才知道是景区的接待量不够,只能一批一批的放行。但当时我们在等的过程中,没有一个人告诉我们什么原因。排队坐观光车时,爸爸找工作人员理论:“你们这个地方,服务太不好了。接待量不够,你们早点贴出通知,大家根据自己的时间来选择,而不是被动的等在这里,太阳又大,又没有吃的。”那工作人员也只是一个服务的,口口声声说:“国庆假期,我们互相体谅哈。”爸爸说:“光说体谅是不行的。”他说完,仍然兴致勃勃参加活动。
昨天晚上在九襄,爸爸说干脆回成都吧。我知道他们是怕住宿又花钱。我打开导航对他说:“要开4个小时,路上很堵呢!”他才没有提这个话题。
今天中午在家吃饭。爸爸说:“我们能够过来,跟着你们一块出去玩,都是赶上了好时代。”说完,又感叹地说:“某某和某某就没有这个好福气。”爸爸说的这两人,是他的两个好同事兼好朋友,都因这样那样的病离开了人世。所以,爸妈每顿饭吃得香,精神又好,我挺知足。
我说下午去看电影,爸爸说下午就放松一下。刚才看见他在家族群里晒出他和妈妈在公园互拍的照片,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