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与意义
1.
人们一定能在痛苦中学到什么吗?
可能对于某些人来说,痛苦确实是个学习的机会,但对某些人来说,痛苦就是痛苦本身。对某些人来说,痛苦可能毫无意义。
强迫自己去追求意义,就像强迫把所有事情都赋予意义一样,都是一种自我防卫,一般我们称为「合理化」。
有时候,痛苦本身的意义远比不上它对我们造成的伤害,这时候去寻求意义,除非受伤的人他自己想寻求,并且他除了寻求这个意义本身,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那么这时,合理化的防卫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
比如一位女孩被强暴,她很痛苦,而父母「为了她」的名节,为了避免影响她日后找对象的困难,于是和强暴犯用金钱和解。女孩为此怪罪她的父母,从此之后她和父母因此有过无数次的争吵。
请问你希望这位女孩从中学到什么意义?每次的争吵都会引起女孩强烈的痛苦,这当中包含被强暴的痛苦,也包括父母带给她的痛苦。
强迫谋求意义,就像看到人家分手就喜欢各打五十大板,说「肯定两边都有错」的判断一样,这个说词可能对提出该看法的人有用,但对当事人可能毫无作用。
有些关系中,「没有两边都有错」的情况。相反地,这种论调有时就是在给加害人增加痛苦。
比如前面强暴的例子,假如有人说:「虽然强奸犯有错,但妳自己穿得太暴露也有错。」
这种说词,就像劝人要在痛苦中寻找意义一样,把人想得太简单,也把寻求意义想得太伟大。
2.
改编自真实事件的电影《素媛》中,小女孩被男子强奸几乎致死,她在病床上问大人:「我做错什么了吗?」
我想我们得承认,这个世界上有些痛苦,并不是因为我们做错什么,痛苦就降临在我们身上。
所以我们要承认这个世界不公平,那么我们其实没有要为这个世界辩护的责任。
不能否认,有时我们为世界辩护,是为了维护我们内心的希望之火。就像在历经折磨之后相信明天还有希望,即使这毫不科学,罔顾事实。但有时我们活下去的动力,就不是来自于事实。
家庭或伴侣关系中,当争吵发生,任何一方强调事实并不能化解争吵,反而可能会引起更大的争吵。
「我错了!」的发言会引起一个人的自责与内疚,就相当于被攻击。所以争吵双方总是先基于「我对你错」的立场,在这个立场之下,任何争吵都不是为了证明事实而存在。
既然如此,所谓的意义是排在事实之后,事实又排在立场之后。那么所谓意义,压根在类似的冲突中失去生存的空间。
这意味着,追求意义总是滞后的一种个人心理活动。就像有些人分手后,他才开始思考「为什么分手」,认真去检讨交往过程中彼此的每一则短信、每一个动作和表情。跟着他开始追寻一种意义,但这个意义又是为安慰自己所准备的,那么这个意义,似乎也不是真正「学」到什么,而是自我安慰的最佳选择而已。
3.
这大概就是心理咨询和哲学咨询很大的不同。面对痛苦与疗愈,心理咨询认为疗愈不来自对痛苦有意义的解释,而哲学咨询则相信疗愈与意义有关。
前述的立场是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出发,但如果从哲学咨询的角度,我们会得到另外一种答案。
假如一位心理咨询师和哲学咨询师就此进行讨论,他们讨论的很激烈,几乎要对彼此怒吼。这个讨论,如果在讨论尾声,这两位咨询师都认为彼此把各自要表达的内容说清楚了,他们彼此确认后认为基本理解彼此的观点。
尽管他们依旧不同意彼此的观点,但他们最后「我们都说尽了我们要说的,也对彼此的想法进行澄清,但我们最后都不同意彼此的观点」,这个表态使冲突的讨论有了意义。
这个意义是由双方共同书写的,他们没有把「对方一定要认同自己」当成「解释清楚」的代名词。
很遗憾,有些人却是这么想的,他们总认为对方不接受自己的观点,要么是我没解释清楚,要么是对方理解不到位。
实际上,理解不等于认同。
所以一个清晰的断言,那是意义的全部,这种意义不是合理化的自我防卫,而是双方共同「签署」的意向契约。
然而,痛苦无法形成意义,在于我们没有办法跟痛苦签契约。痛苦不是人,痛苦是我们的感受。
造成我们痛苦的人,我们也不能跟他们签署任何平等的契约。契约是属于法律的,而一位心理咨询师和哲学咨询师的沟通,他们是平等的。
但伤人与被伤之间,那不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在暴力底下,关系总是不平等的。
痛苦是暴力的果实,是有毒之果。中了这个毒,我们需要治疗,这个治疗不以寻求意义为唯一的药方。
所以我们要避免造成他人的痛苦,因为很多时候,面对痛苦,我们无计可施。
这个「他人」包括我们自己,所以我们要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因为不管你多么善于寻找意义,那都是滞后的,都是你已经痛苦了,然后你才去寻求。
有必要刻意去寻求痛苦吗?
我以为没必要,因为我们可以直接寻求万事万物的意义,但我们没必要一定要从痛苦中求。
从痛苦中求,往往是无奈之举。
就像一般我们恋爱,我们是为了幸福快乐。刚好这一段让我们痛苦,进而我们寻求疗愈,这是无奈之举,而不是我们一开始就想找一个让自己痛苦的恋爱。
4.
我们难以躲避痛苦,但不等于自讨苦吃是必要的。
我们可以寻求意义,但寻求意义也不是绝对必要的生活方式。
作者:高浩容。哲学博士,前台湾哲学咨商学会监事。著有《小脑袋装的大哲学》、《写给孩子的哲学思维启蒙书》等著作。公众号:"容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