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港大

2016-12-13  本文已影响0人  f7cedba0d0a6

与前两所大学不同,对于港大,不仅孩子,连我都充满向往。孩子的向往是朦胧而简单的,兴奋点更多落在每周六的固定约会,略有不同的是这次的约会地点是座带有殖民色彩的城市,而我的向往则是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和一张张闭目可现的脸——张爱玲、黄霑、许冠杰、许鞍华、龙应台……他们深深影响了我们这些如今已为人父母的中年,他们伴随着我们的青春与成长,他们甚至改变我们的价值与理想。

所以港大对于我来说不仅有学术上引领世界的医科、商科,更有影响整个华语文学的诸多明星与大师。

八十年代直至今日,有井水处皆有港词,而这些大家皆出自港大——

谁能改变人生的长度,谁知道永恒有多么恐怖,但现实往往比命运还残酷,只是没有人愿意认输——林夕

背着沉重苦担 身心饥冷 仍独个支撑 穷途坎坷不会生根 迎头暴雨从未屈身——许冠杰

人生中有欢喜 难免亦常有泪 我地大家 在狮子山下相遇 总算是欢笑多于唏嘘——黄霑

还有时至今日仍然影响众多年轻人的文学巨匠——

你若不来我怎敢老去……低到尘埃里花开…….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张爱玲

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龙应台(终身教授)

张爱玲 龙应台

所以,当几经周折最终确定行程时,我给孩子们布置了与前两期略有不同的课题:

一、查找港大历史、发展、名人以及世界排名(你可以比较一下我们上两期所去的大学在世界上的排名);

二、港大的校训是什么?是什么意思?(你还记得前面走过的深大、中大校训吗?)

三、港大出了很多著名女作家,你知道吗?你看过她们的书吗?如有,请举列;

四、港大有位著名的客座教授,做过台湾文化部长,她是谁,她的名言你能说几个吗?

五、准备两个“为什么”的问题,向你的小伙伴和老师提问。

由于原先联系的教授公务繁忙,他安排了自己的两个博士接待讲解。小宋老师四年前从北大考来,现读博四,也就是内地所说的博士后,小周老师刚读博一,九月份才从南大考来——皆是名副其实的学霸,但两位身上都还带着浓郁的学生味儿,亲切、热情、充满朝气,孩子们与两位姐姐很快熟悉起来。

北宋南周两位学霸

与深大中大一样,港大也有一面校训墙,不同的是它位于主楼楼道,且藏于校徽之内。很多孩子小时侯学过国学,知道这“明德格物”校训出自《大学》,但对其含义还不是十分了解,于是小宋老师解释:“明德”取自“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指港大的学生应以树立并宣扬德行为首要任务,而“格物”取自后半句“致知在格物”,是指做学问的方法与态度,即教诲学生获取知识应该仔细研究事物。这条校训实际上代表了港大人为人做事立德立功的两条信则,如同中大、深大一样,已深深地烙在一代又一代港大学生的心上直至融入血液,伴其一生。

明德格物

与前两所内地学校不同,港大没有宏大的建筑与校园,也没有随处可见的大树与草坪,甚至可以说这里的物理空间有些狭促,但所有的教学楼都由各种巧妙的通道连成一块,几片小小的空中花园成了这所大学户外休息娱乐的重要场所。我们游学的时间正赶上港大第196期毕业季,众多莘莘学子身着礼服在空中花园、校训墙、中山像等标志物前合影。孩子们的天性再次被激发,抢着与港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一起合影留念。小宋老师说,相比于她以前就读的北大,这里的学生更自由外向,更喜欢社交与户外活动,更勇于表达自我并参与社会活动。回想一下曾经在相当长时间里引领风气之先的未明湖畔的天之骄子们,如今的港大学生似乎更有社会责任感。这不禁让人又想起龙应台的话“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滚动着的车,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跑在哪里。”

或许这才是一个民族的希望。

196届毕业季 再做一次背影墙

老校区里有座孙中山铜像,原来国父是港大前身香港西医书院的第一批学生,因此成了港大最著名的校友,如今的港大医学院已发展成声名赫赫的学届大牛,骨科、肝病科、传染病学、肿瘤学…学术大师层现迭出。可想中山先生天上有知,应该深以为傲与有荣焉。

孩子们前两周刚从他创办的中山大学走过,看到铜像有种熟识的亲切,两张相片对比,俨然一幅“革命已经成功同志可以稍息”的轻松画面

港大前身西医学堂毕业生孙中山 绕膝

作为一所百年名校,这里有着与中大一样的古老建筑,转过中山铜像不过百米校舍本部大楼便出现眼前。本部大楼是港大第一所建筑,始建于1910年,1912年交付使用,中山先生曾经就读的西医书院和张爱玲就读的文学院都曾在这里授过课。现在已被香港政府定为法定古迹。

两位老师带着孩子们在这里参观浏览时,二楼的主厅里仍然进行着一场科目考试,透过那斑驳的大门门缝,依稀可以触到时光的印迹,感受到“于千万年之中,于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的心动。

本部大楼 时光如书 冯平山博物馆

时间很快,在两位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完成了港大之旅。

两三个小时的时间,对于匆匆了解一下港大的概况应该说是够了,因为港大的物理空间是狭促的,但我认为如果想领会港大的内在神韵则是远远不够的。港大的精神空间应该说是我们这学期所转过的几所华语大学中最宏大的,其内核如今天的主讲老师---由一度领风气之先的北大考到这里读博直至博士后的小宋老师---所说,自由民主与开放。这种自由民主开放不是形式上的,而是每个学生骨子里流淌着的,像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所说,是由外而内,在由内而外散发出的...

希望孩子们有机会能够继续了解港大。

后记:

本学期的#走进大学#活动到此告以段落,我们希望通过简短但连续的行程让孩子们对大学有个初步的印象与认识,希望通过持续的走进大学活动使孩子们有所收获,让他们初步意识到大学的魅力与生命力不在于开阔的校园、不在于摩登的高楼、不在于他们眼中看到的诸多物理形象,而在于墙上的校徽校训、在于学生的精神面貌、在于他们脑中想像与向往的精神内核。

后者才是大学之所以为“大”的真正所在。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