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无问西东》
自从孩子出生之后,我差不多已经有两年时间没有进过电影院了,前段时间有一部非常热门的影片,叫做无问西东。一直听朋友们热议,觉得还不错,一心想去看,可是等忙完生活的琐事之后,发现它已经下映了,无奈只能等常看的电影网站更新。选了一个孩子安睡的夜晚,我才静静地把这部电影看完。
看完之后的第一反应是中国也有导演能拍出这样一部电影,对比以往的很多商业电影,我还是非常感到非常欣慰的。电影的立意选了一个中国导演甚至是全世界导演都很少去触及的主题,更主要的是这个主题我认为并不好表达,也不好去拍摄,场景和逻辑也不容易讲清楚说完整。而不得不承认这部影片还是做到了一些东西。
电影的英文名字叫做forever young,虽然我一开始并不认可这个英文名,因为我会觉得这样简单的两个词会将电影的主题立意显得单薄。但是在仔细思索后,我发现这两个词所代表内在精神和状态的确能更符合电影里主角们的气质。影片里四个故事看似在不同的时空里,却都在不同的时空展现了自己的forever young,无论是开始意气风发的吴岭澜到迷失再到找寻回自我,还是沈光耀克服了恐惧和阻碍参与了残酷的战争,亦或是陈鹏将爱情放在了理想的前面勇敢的选择,又或者是张果果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保持了初心。他们都在自己那个空间里选择了自己forever young的做法。而影片中四个故事看似是独立的故事,实则导演已经在影片中设立了多处伏笔,除了比较明显的是张果果的父亲是被陈鹏发小李想所救,陈鹏是因为沈光耀开飞机所投下的救助物才生存下来,其实还有一个隐秘的线索是四胞胎的姓氏都姓陈,这样的安排也许内在更多的意思应该是四胞胎的祖辈可能就是陈鹏,即便陈鹏故事这一条线给了我们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但如果仔细想想,导演或者是编剧不可能将这一条线单独割裂。而里面的因果联系,世间万物之缘就蕴含在电影立意里面,这也更贴合电影中要表达各位主角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影的主题最核心的要义是寻找人们很少提及一个命题:追寻真实。也许电影中吴岭澜告诉学生们的那一段,关于泰戈尔访问的时候的场景,更能解释追寻真实到底的意义在哪里?吴岭澜有这样一段话:当我在你们这个年纪,有段时间我远离人群,独自思索,我的人生到底应该怎样度过,某日,我偶尔去图书馆,听到泰戈尔演讲,而陪同在泰戈尔身边的人,是当时最卓越的一群人(梁思成,林徽因,梁启超,梅贻琦,王国维,徐志摩),这些人站在那里自信而笃定,那种从容,让我十分羡慕,而泰戈尔正在讲对自己的真实有多么重要,那一刻,我从思索生命意义的羞耻感中释放出来,原来这些卓越的人物,也认为花时间思考这些,谈论这些是重要的,今天我把泰戈尔的诗介绍给你,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岁月里,不要放弃对生命的思索,对自己的真实。
迷失或许才是人生正常的状态,因为大部分人没有办法摆脱社会所给予他的责任和期待,这些责任和期待来自于你的家人你的亲友,甚至是那些不相干的社会人。你必须要去权宜你的责任,期待,虚荣心,满足感,幸福感。而一旦你陷入这样的漩涡中,你很难去找到真实。我曾记得一个上大一的清华学霸,在考上清华的第一年,迷失了自我,他告诉采访的记者说,我只知道啊,在这个年纪读书、学习都是对的。我何用管我学什么,每天把自己交给书本就有种踏实。看见的和听到的,经常会令你们沮丧。世俗是这样强大,强大到生不出改变它们的念头。而这部影片,作为清华大学120周年诞辰纪念的献礼,却实实在在的告诉他,把自己交给忙碌,得到的只能是踏实,而不是真实。
其实我会觉得电影的结尾有一些仓促,但是却又不能否认,这可能是最好的结尾。结尾并没有告诉你应该去这样做,或者具体应该怎样找到自己的真实,但它却实实在在的在你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发现自己真实的种子,就像最后的独白一样:愿你在被打击时提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