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种和孩子互动的方式,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父母都期待孩子有安全感,因为安全感不仅仅对孩子的幼年时期的行为有影响,对孩子的一生都有重大的影响:会影响孩子青少年早期、中期和后期的社交性;父母和孩子的安全依恋关系,也会影响孩子未来在婚恋关系中的亲密关系的建立;会影响孩子在成为父母以后,与下一代依恋关系的建立......
可能看到这里,很多父母都会很有压力或者恐惧。不过人的一生,安全感的建立都是在发展的,想想自己,成年以后,是不是也仍然在努力建立发展自己的安全感。所以,尽自己做大的努力就好了,毕竟每个人的现实是不一样的。
在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影响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最重要的一项因素,是父母或者其他养育者对孩子的回应方式。及时的、一致的与重复的回应方式,有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点击这里:安全感┃孩子要陪着才敢去做,他是没有安全感吗?
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三种与孩子互动,或者回应孩子的方式,这三种方式,都会影响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或者说影响和孩子建立深度联结,影响孩子安全依恋关系的形成。
图片来自网络
退缩远离的互动模式
这种互动模式是指,养育者不经常看孩子、不经常抚摸孩子、也不会经常对孩子说话,对孩子不太热情。
我经常看到很多人推着婴儿车,然后大人在一旁聊天,孩子就在婴儿车里躺着。这在婴儿期表现地最明显,是因为婴儿还没有更多能力去吸引大人的注意力,除了哭闹。可以很明显地观察到这种互动模式。
像会走路以后的学步儿,或者更大一点的孩子,可能会通过“闯祸”来吸引成年人的注意力,虽然是负向关注。但养育者包括父母,此时跟孩子的互动,是被动地反应,而不是主动去和孩子聊天、抚摸、微笑、看等。
长辈看孩子,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他们可能不太注意这些方面。但是我也见过很多长辈看孩子,会微笑着和孩子互动,给孩子介绍看到的东西是什么等等。也不能一概而论。
但如果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动方式是这种的话,有一种原因,可能是,父母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就是这样被对待。所以,不能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也是一开始我们讲到的,父母今天与孩子依恋关系的建立,会影响孩子日后在婚恋关系和亲子关系中,依恋关系的建立。
图片来自网络我之前在噗噗被打的那篇文章里写到,打了噗噗一巴掌的小宝宝的妈妈,就是一直呆呆地站着。无论孩子有什么行为,几乎都不和她互动。点击这里:打人问题┃我家孩子突然被扇了一巴掌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小宝宝那么小,就朝着别人脸上打。因为这种负向行为比较严重,一般都可以引起对方家长和她妈妈的注意。
因为她如果推一下其他宝宝,那可能对方家长会简单说一句,“不可以推啊”。这事情就会过去。但是朝人脸上打一巴掌,十有八九,对方家长都会非常在意。闹起来的动静比较大。不能说一定是这个原因,因为还要看她生活环境中的其他因素,但是起码是有很大可能性的原因。
我想要妈妈的注意,哪怕是负向注意。
图片来自网络
过分卷入的互动模式
跟上一种方式相反,另外一种会影响孩子安全感建立的方式,是过分卷入,常常打扰和过分刺激孩子,尤其是婴儿。
有的家长就很“热情”,“宝宝,你干什么呢?别做了,快来看这个。”“这个好,这个好。你喜不喜欢?”不断打断孩子,不断指挥孩子做他认为孩子该做的事情。
可能会有疑问,家长热情不好吗?很多新手父母,都会过分热情。噗噗爸爸在噗噗小时候就会,明明孩子已经要睡了,非要和孩子互动,做游戏。这种就属于过度刺激。但不是说这样做一次,就会给孩子造成伤害,影响亲子关系的联结。而是常常过度刺激,或者育儿风格就是过度卷入式。
其实不仅仅是孩子爸爸,有一些妈妈也会,常常不断给孩子制造不必要的刺激。当然,也有其他人。
为什么过分卷入,或者过度刺激和打扰孩子不好,其实,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点击这里:陪玩┃每位父母都关心的陪玩,到底是什么?干预┃该什么时候介入孩子的活动,才不破坏孩子的专注力本质上来看,是当孩子没有互动的意愿,或者说互动的内容或者方式,不是此刻孩子需要的。
无论是冷漠退缩不理睬的互动方式,还是过度卷入给予孩子过度刺激的方式,本质来讲,都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求,特别是婴儿。在孩子需要互动的时候,没有去互动;或者不考虑孩子的需求,强制性地互动或者过分制造刺激。
过分卷入,或者过度打扰和刺激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种后果,可能是会让孩子更回避或者退缩。有一种现象就是,爸爸妈妈特别能说会道,但是孩子看起来很沉默。其实就是因为父母的过度刺激和打扰,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图片来自网络过度刺激或者过分卷入的很形象的一种特征就是,爸爸妈妈自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指挥来指挥去,孩子在旁边沉默不语。这样一讲,是不是大家身边可能都有这样的例子。
当然还有一种情形是,父母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指挥来指挥去,孩子却是让往东去却偏偏往西。孩子的反应的差别,是和他们的个性相关的。
过分卷入或者过度打扰孩子的父母,往往是把自己的个人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甚至有打压孩子的意味存在。而且一般过度卷入或者过度打扰孩子的父母,可能潜意识里还有一种自己比孩子强得多的想法。
甚至有的这种互动模式的父母(不是所有),可能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孩子太笨了,或者太没用了等等。因为处处看不上孩子的行动,所以会过度卷入或者过度打扰孩子的活动。如果是这种,可能对孩子的伤害更大。
图片来自网络除了上面提到的两种互动模式,还有一种更普遍的互动方式,就是对孩子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过度和愤怒。
对孩子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过度和愤怒
对孩子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过度和愤怒,应该是大多数父母都会出现的情况,也是父母们日常都在学习想要改进的情况。其实,父母现在在学习的各种做父母的方式方法,本质来讲,都是在改进自己面对孩子的不被期待的行为时的反应方式。
这里并不是说一次对孩子这样,亲子关系就被破坏了。包括前面的两种。而是说,常常经常总是这样做,会影响亲子关系的联结。
如果父母仔细留意,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对孩子不被期待的行为都会反应过度和愤怒。比方,孩子天冷的时候,一脚踩进水坑;孩子不如意的时候,可能会尖叫或者摔东西打滚;父母忙着做一件事,孩子却想做另一件事等等。
面对不被期待的行为,很多时候,父母都会反应过度,或者生气愤怒。同时,也会在生气愤怒过度反应后后悔,因为自己也会意识到,对和孩子之间关系的破坏。
这里面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孩子不被期待的行为,是不是孩子真的有错?还是只是父母自己的标准,自己的一厢情愿?另一方面才是反应过度。也就是说,很多情况是孩子的做法可能并没有错,其实不是父母想要的,父母可能也会反应过度做出过激行为。
图片来自网络即使孩子行为确实有待改进,为了更好的效果,还是冷静处理比较好。很多时候,做不到,因为能够时时刻刻永远都保持心平气和地父母毕竟是少数的,甚至可能存在性很低。
所以,做一个能够理解孩子或者养育孩子方式良好的父母,不是一个不变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所有的父母应该都是在动态中和孩子互动,只是有的趋势是越来越好;有的趋势是一直都好;有的是本来挺好,后来却有下降趋势;有的趋势是一直都不怎么样;有的趋势是本来就不怎么样,居然还能越来越差。
不仅仅看现在的状况,也要看趋势。趋势好,更重要。所以,你的趋势是在变好吗?
图片来自网络;你的趋势是什么呢?如果存在这三种互动方式,怎么来解决或者来改进呢?
三种互动方式本质的解决方案
对这种和孩子互动方式的最终解决方案,其实都是一样的,就是要去体会觉察自己这么做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或者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有什么样的情绪和想法。这一点,我们之前也写过,点击这里: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你需要成年人的情绪管理
因为任何行为肯定都是有原因的,不去看到原因,只是想纠正自己的行为,很多时候都会反反复复。就像在之前的文章里写的,在衍生情绪周围打转,没有能够触及到原始情绪。
大多数我们和孩子的互动,其实反应的都是我们自己的状态。换句话说,和孩子互动不和谐的时候,其实反而是我们能够更深层次认识自己,认识自己原始情绪的机会。
所以,没有好好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去反省的时候,不妨都去思考:我为什么这么做;我当时想到了什么;我有什么感受;什么样的情况下,我更容易控制不住情绪;下次我可以怎么做......
这些都是自我成长的机会,用孩子的痛苦提醒的我们的成长机会。
你有这三种互动模式吗?你想到了什么呢?
今天就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