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人生意义
在每天碌碌忙忙的工作中,我们都有一个非常正当的理由:为了生活。但,“什么样的生活,才是于你而言,最好的生活?”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真正人生意义,是经不住“灵魂三问”的,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该到哪里去?
很多人,只有到了年老色衰时,才忽然醒悟:这辈子,最想做的事,似乎一件也没有做成。
除了满足自己以及家庭生活为目的的工作,我们有多少人,真正思考过: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优势和短板是什么?我该做什么样的事情,才是合乎自己本性的?等等类似的问题呢?
然而,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汲汲然追求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似乎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称其为完满和幸福。
现实是,大部分人都达不到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因为财富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那我就应该为此感到自己很失败、懦弱、无能吗?
在我看来,这其实才是一种真正的“失败”。因为,定义你全部价值的尺度,居然完全来自于外界,从不来自于内心。
我很赞同的一个观点是:一个人,既然无法做自己的朋友,那么,他也不会成为任何人真正的朋友。
这样的人,何其可悲!他只看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毛病,每天都在怨天尤人中度过,这样的人,实在是小看了自身内在的价值。
一个人的不幸童年和悲惨的成长环境,并不能成为一个人逃避苦难的终身借口。
教育,让我们真正受益的是明白自己应该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并非他人。当我们有了这样一种开放的人生观时,眼前的“人生道路”才会逐渐清晰明了起来。
有的人,小学刚读完就辍学打工以维持全家生计。但是她没有放弃根植于内心的文学梦想,结果真有一天,她逆袭成为了作家!这样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
然而,我们大部分人,即便有着较高的学历,但是初入社会之后,便成了随波逐流的大众,被同化、麻木而不自知。
很显然,在我开启正式写作之前,我也曾一度迷惘和失望过。那种没有目标、没有方向的日子,简直就像一颗随时会被“引爆的定时炸弹”,让我陷入内耗的漩涡。
因为我把自己曾经最珍爱的对于美的感受力,对知识无比渴求的好奇心,都抛诸脑后。
直到我大学考研的经历,才让我重新发现自己对于哲学,竟然有如此痴爱的地步。尽管,那个时候的哲学仅限于马克思主义政治。但这丝毫不影响我对于哲学,这种能让人看透事物本质的思辨的喜爱。
直到后来,我又从周国平老师的著作中,慢慢发现了哲学的定义——爱智慧。我真是太喜欢这种对人生,甚至宇宙终极秘密的极致追求的精神生活了!
果不其然,那年的全国研究生考试,我的政治考了近80分。真是验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真理。那些让我如痴如醉之事,的确转化成了我的小小优势。
直到现在,我都非常喜欢阅读哲学著作。回想一下,我其实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开始,就已经显露出了对于哲学和语文的偏爱。可是,直到近两年,我才真正明白这些痴迷背后,所赋予我的人生价值。
好在,正如麦家老师的一本书名:《一切都来得及》那样,即便三十岁以后,我才猛然惊觉自己的人生意义,并努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也不算太晚。
原来,一切都有迹可循,一切都还来得及……
从兴趣和爱好中,逐渐找到自己的“真爱”,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未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也就谈不上价值实现的最高级享受。
但,一个人,如果能持续从自己的兴趣爱好中,去获取精神享受和创造的快乐,那他或早或晚,都能发现自己的天赋所在。
是愿意继续随波逐流,还是慢慢“灵魂觉醒”,最终还是取决于一个人有没有真正思考过“我是谁?”
时至今日,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那句名言,始终盘旋在我的脑际——“未经思考的人生,没有价值。”
也许,思考人生的意义,就是让我们能更加坦然地面对死亡,而非逃避、恐惧死亡。
2024年度写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