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心臆

《大雅·绵》:黄土高原上一次成功的文化“入侵”

2020-02-16  本文已影响0人  花石冈

《大雅·绵》:黄土高原上一次成功的文化“入侵”

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菫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救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乃立应门,应门将将。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柞棫拔矣,行道兑矣。混夷駾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高维度文明对低纬度文明,形成一种碾压。文明发展,自有其进化的规律。符合规律的进化,往往有着极强的可复制性,这实际上就是一种隐晦的“文明入侵”。

“绵绵瓜瓞”形象的描述了这种文明入侵的进程。像不断生长的瓜蔓一样,瓜蔓上不断长出小瓜,小瓜不断的长大。

《大雅·绵》是周人自述的开国史诗之一,好听一点叫文明的扩张史,难听一点就叫文化“侵略”史。只不过这种“侵略”恰好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是以一种文明的方式展开的而已。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这是周文明的起点。开始的时候,这一支文明游走在杜水和漆水之间,(文王的祖父)公亶父是这个部落的首领,他们陶土而居,勉强度日,因为土地贫瘠,压根没有机会营造宫室。

正所谓“树挪死,人挪活”,公亶父决定率领自己的部落,结束颠沛流离的游走生涯,他们清早催马沿着渭水自西向东,来到岐山脚下的大平原。“爰及姜女,聿来胥宇”,于是,在迁移途中,邂逅炎帝的后人姜姓女子,与之结为百年之好,然后,在平原上考察选定居住地。

诗歌的第三篇章,介绍了选定居住地的一个根本、两个步骤:

一、“周原膴膴,堇荼如饴”是根本

周作为农耕民族,公亶父作为种田人的首领,选自根据地时,首先考虑的是土地的可耕种性,看中的是土地是否平整、肥沃。岐山脚下的这片大平原土地肥美,这块土地上长出的堇、荼之类的苦菜也如饴糖般甘美,绝对是片养人的好地。

二、人谋与天算

根本抓住了,没有问题了,要真正在这里定居下来,还要有两个步骤:

1、“爰始爰谋”

坐下来,和部落中的长者、智者一起谋划。一是为了做到万无一失。作为部落首领,肩负着部落的兴衰荣辱,每临大事,要反复的征求意见,与利益相关者商量,才能做决定。二是为了统一思想。商量的过程,实际上也是统一思想的过程,思想统一了,行动上才会一致,才会有力量。

2、“爰契我龟”

探问于上天,看上天就这件事给予什么样的指示。

于是用刀刻、火烧龟甲的方式,来卜算吉凶,寻求上天的指示。

由此,得到上天的指示“曰止曰时”——适宜在这里居住。于是“筑室于兹”,开始在这里大建宫室。

“周原膴膴”是地利,“爰始爰谋”求人和,“爰契我龟”为天时。天时地利人和了,便没有什么顾忌了,开干!

第一步,跑马圈地。“乃左乃右,乃疆乃理,乃宣乃亩”,划出营房建屋的东西区域,划定土地的疆界,按照土地的贫瘠与肥沃,整理出田亩。

第二步,合理分工。“自西徂东,周爰执事”,在这片长条形的平原上,自西向东,人人动手,开始各自按照分工大搞建设。

第三步,封官许愿。“乃召司空,乃召司徒”,安排有才干的人做司空、司徒,组织大家共同奋斗。“伯禹可以为司空”,从前,禹做了舜的司空,为舜治水。可见司空就是“司工”,是负责营建、水利的官。司徒则是主管分派劳役的官。封这两个官的目的是“俾立室家”,使他们建立宫室。于是开始测量规划,打土夯墙,建立宗庙。

一系列的准备与安排之后,自然是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盛土入筐的人不怕负担重,将筐装得满满的。铲土进入筑墙模板的“薨薨”声,用夯捣土的登登声,削平不规则土墙的冯冯声不绝于耳。用于鼓舞干劲的大鼓声被劳动的声音完全淹没了,没多久,百堵高墙便筑成了。

然后就是“乃立皋门”、“乃立应门”、“乃立冢土”。修建城门,修造宫室正门,修建祭祀社神祭坛。

这算是有了立足之地。立足未稳之时,对当地原有土著的政策是“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劂问”,既保持警惕,又不断绝与他们的往来。久而久之,“柞棫拔矣,行道兑矣”,种下的柞树、棫树慢慢长大,与外界联通的大道逐步修筑完毕,以往那些凭借天险,依靠骚扰周人过日子的混夷人只能迁进更深的大山。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虞国和芮国两国因争田地长期处于矛盾之中,两国的国君一起找文王说和。进入周的疆域,看到周人耕种的人都自觉让出土地边界,宁可让其荒芜也不多占一分,行者相互让路,让对方先行。尽到周城,男人和女人走在不同的道路上,人们尊老爱幼。来到朝堂上,百官相互谦让,相互帮衬。两国的国君深受感动,于是两国的纷争得以调和化解。从此,文王在周围部族中的威信大大提高。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凭什么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周国呢?我不断告诫大家要做团结同僚、亲近君主的臣子,要做参谋政事、经纬天下的臣子,要做奔走四方、宣扬君德的臣子,要做无私无畏、抵御外侮的臣子。

由此,一场高纬度文明对低纬度文明的侵略算是平和的完成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