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散文想法

等风、等雨......

2022-08-18  本文已影响0人  骑在牛背上看书

8月16日18时许,武汉市局部地区飘起了只有5分钟的零星小雨,令不少人奔走相告,兴奋不已。

兴奋之余,却是失望与落寞。

据武汉中心气象台的预告,在23日之前,湖北省有15县(市、区)已达重度气象干旱并将持续发展,其中就包括了我在帖子《海拔不低温度却很高的湖北竹山县》里提到的竹山县,以及与竹山县同在鄂西北且毗邻的竹溪县、十堰市、郧西县、郧阳区、老河口市,湖北西南的建始县、利川市、五峰县,神农架附近的兴山县,长江荆江段的洪湖市、石首市,湖北东部的鄂州市、黄石市、阳新县。

湖北省素有“千湖之省”之称,长江、汉水等大江大河纵横交错,河港湖汊星罗棋布,本应是忧水患而非旱情的。

但是,旱涝无常,难以逆料,农户除了科学种田、勤奋作业,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顺天应时。“暑伏不热,五谷不结”、“小暑大暑七月间,追肥授粉种菜园”、“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小暑种芝麻,当头一枝花”等就是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总结出来的。

说到天时,我们都知道万物生长都需要阳光雨露的滋润,但是,在特定时节、特定地区相对意义上的日照时间之长短、温度之高低、风势之强弱、雨量之大小,都可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这种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最近,在长江流域,就是温度过高、有效降雨太少、风力不足,而且持续时间太长。在许多地方,就造成了一系列影响。比如,四川达州用电量剧增,可能对居民错峰用电;如嘉陵江等许多河流小溪断流,而大江大河水位下降;受旱严重地区玉米、棉花、黄豆等经济作物生长出现严重障碍;居民正常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一言以蔽之,高温+少雨+无风,其症结需要通过有效降雨才能得以解决。下雨后,高温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哪怕是一两个小时的降雨都可以使高温得到明显缓解。

所以,部分地区在持续高温背景下出现了短暂降雨后,人们往往欣喜不已。这正应了一句古话,也就是,人们往往把“久旱逢甘霖”与“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视为人生之“四喜”。

别的不说,“久旱逢甘霖”带来的快乐我是体验过的。

我们那儿地处江汉平原,海拔比较低,又是湖区,在梅雨季节往往是江河湖渠,甚至是池塘、小沟都装满了水,一般到了7、8月份,就会形成比较严重的内涝,远的不说,2020年就发生过。我家后面的东荆河,到了这个时候,就涨水,然后就需要组织劳动力防汛。但是,在有的年份,是反其道而行之,不是内涝,而是旱灾。

有一年,就出现了严重旱灾。对每个农户而言,家里的自留地关乎蔬菜供应问题,我们就用水桶到附近的长沟或东荆河里担水浇灌。而生产队里的农田,靠担水显然不行,必须等待上级部门统一调配。我们大队前面有一条中长渠,那年中长渠水位几乎见底,而高温暴晒下的稻田里已经看不到水迹,泥巴很多结块了,至于位置更高的旱地上种植的棉花、玉米、黄豆、芝麻等因为高温、缺水而奄奄一息。

突然有一天,中长渠的水位明显上涨,显然是有关部门开闸放水了。生产队赶紧开动抽水机抽水,我们小朋友都很兴奋,不仅在中长渠里游泳,还在抽水的机窝里任由用水泵抽出来的水把我们冲得老远。生产队的田间管理员这个时候要做的事就是确保抽上来的这些水能够比较均匀地浇灌到地里。

也是这一年,面对稻田泥土不断硬结,农户满脸愁云。一天,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我正走在田埂上,突然看天空中有一片乌云掠过,天很快黯淡下来,然后就是暴雨如注。刚刚还是艳阳高照,转瞬就是疾风骤雨,一下子变得很凉爽。我任由雨点落在身上,甚至还有几分的兴奋。我知道这是“跑暴”,知道它只是短暂出现的,但还是有莫名的激动。

遭遇类似旱情,在之后应该还有,只是我比较早离开家乡而缺少相关记忆。上大学期间的某一年,我回去过暑假,从隔壁县的一个集镇下车后,按照惯例是要过两条河才能到家。这里说的两条河,实际上就是东荆河的南北两支。在北支,我去探望一个家住东荆河边的同学的父母,他父母很热情,硬留我过一夜再回家,我脸皮薄,不会说话,就留下了,到下午的时候,到东荆河游泳,这是我第一次在这里游泳,不知道深浅,但游下来,即使到了中间,也只有齐腰深。第二天我回家,到东荆河南支,发现水竟然只有膝盖那么深。这在我印象中,还是第一次看见。

更有一年,东荆河几乎是断流了,我穿着鞋直接就跨过去了,更是刷新了我的认知。

要知道,小时候我印象中7、8月份的东荆河经常是涨水的,最厉害的时候,不仅漫过了我家后面东荆河里的沙洲,还直达大堤的最高处,落差只有一尺左右。如此算来,东荆河的水深,从河中心看,估计得有10米深。由此可见,在不同年份反差之大。

去年有夏汛,甚至反常出现10月份的秋汛,今年至少夏汛没有了。

今年,此时此刻,当务之急,就是等风来,等雨落......

图1 图2 图3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