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是: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喜欢我的我又不愿意?
读书会里有位信君,经常做些公益活动,单身朋友的读书会、户外活动、情感话题交流等,前几天的话题很有趣,大概不少人会有同感,为什么总是: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喜欢我的我又不愿意。作为心理专业人士,我被这个话题所吸引,认真思考了一下,还联想到大学课堂上几乎每个法理学老师都会引用到的那一句箴言:认识你自己。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其实是关于我们每个人是否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的问题。大概每个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那么是否会在这个困境中调整自我认知以及对别人的认知,以及如何调整,就是每个人不同的成长历程了,这个不同带来的就是人生和命运的不同。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将到那里去?这是世界公认的三大人生哲学问题。其实三大问题的本质就是一个问题——即我是谁——因为弄明白了我是谁,就知道随之而来的后两个问题的答案了。
雅典德尔菲神庙有一句神谕:认识你自己。从苏格拉底开始,这句著名的箴言经常被各个时代的哲学家们引用,令人常读常新。中国经典《道德经》中亦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可见能够正确地认知自己是很重要的。
我喜欢的人不喜欢我?喜欢我的我又不愿意?出现这个错位,说明我们还没有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我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那么也就无法正确地认知别人。
对自我的全然认知,我认为就是开悟,开悟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但对某些人来说,我愿意借用马斯洛的词汇就是那些”自我实现的人”,开悟是此生就能完成的任务。
孔子说过,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从中也可以看出对自我逐渐认知的过程,三十岁要开始自立;四十岁就应该要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要有自己的主张,不再感到迷惑;到了五十岁,已经清楚自己这一生所追求的是什么、自己这一生的使命是什么,同时也明白了也许曾经的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受限于自己的条件和时代的状况是无法完成的,于是也就能想开了放下了,能以淡泊豁达的心态接纳这个现状了。
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后期的作品《庐山烟雨》和《自题金山画像》,通过其对人生的感悟,流露出他也是在反思中不断在认知自我。王阳明通过格竹子,然后因弹劾权贵被贬,途中甚至还遭遇被追杀,后来有了龙场悟道,这也是一个跌宕起伏的自我认识的过程。
相传神话故事中,人最初是球形的,是两个人的合体,能瞻前顾后,任意向前或向后奔跑。有四只手,四只脚,在圆成圈的脖子上有一模一样的两张脸,属同一个脑袋,只不过方向刚好相反;耳朵有四个,所有别的器官也都是双的。走起路来时可以任意向前向后,想要跑快时,能把腿卷成一团向前翻滚,翻滚得飞快。圆球人的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强壮,因此常有非分之想,竟要与神们比高低。众神之王宙斯不能容忍,把圆球人劈成两半,让圆球人一分为二。
于是分开的人为了找回完整的自己,就努力寻求另一半,想要合二为一,这就是我们所谓的爱情。找对了,就是和谐幸福的一家子,过着惬意的生活;找错了,就是悲剧。
从这个西方神话中,我们看到了和东方文化中的异曲同工之妙。六祖慧能开悟时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本自具足”似乎就是人还是圆球人的状态,本自具足就是指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才艺,具足福报。其实每个人自己的内在什么都不缺,所以不必过多计较外在世界的得失。凡是向外求,忽略了自己的内心的做法都是方向错了。
一般来说,缺什么就会找什么,缺什么就会想要什么。在原生家庭中缺乏父爱的女生会倾向于找那些比自己大很多能带给自己安全感的男朋友。但是事实往往是这样的,安全感必须是自己的内心里有,从外面找来的安全感往往是虚幻的,终究会破碎。
不解决好自己内在的问题,那么人生中就会一而再再而三出现同样的问题。例如一个在父亲酗酒并对母亲家暴的家庭中长大的女孩,异常痛恨酗酒的男人,可是其成年后,三段婚姻遇到的都是酗酒的人,而且谈恋爱期间都是表现很好的男人,可是婚后就变成了酗酒的人,她很奇怪,不解这是什么原因,其实这就是其在原生家庭中的内在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认知了自我,就能认知这个宇宙。
如何认知自我?每个人有每个人的修炼道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人指路,反思内观,都可以让我们逐步了解自己。
总之,你是谁,就会遇见谁。改变自己,从改变自己的内心开始,那么之后的一切就会有所不同。重视内修,提升自己,就会心想事成。人生就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婚恋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家庭就是一个道场,需要两个人一起修炼,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