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文说字之背后之意

2023-06-11  本文已影响0人  芬芳玲珑

庄子《天道》言:“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欲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豈识之哉!”

人所见者,只有文字,而文字背后之意,无法言传,因此,文字语言并不可贵,可贵者却不可见不可说,世人以为掌握了形与色、名与声,便是掌握了道,实为可悲。庄子在其书中多次提醒“得意忘言”,而无法避免的悖论是,即使语言文字会固化僵化真正的意,要表达意境还是需要靠语言文字,故而,庄子便以其变化多端汪洋恣意之笔法,来进行表达。

佛陀也总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等语,虽有如海之经藏存世,但仍然反复强调“未曾说法”,旨在希望学习者不要落入言荃。

得意忘言,得其义,而忘其言。不被文字所束缚,领会文字背后之意。这意无法真正言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领受和所悟。一字多意,无数个字组合在一起,有了无穷的可能性的解读及诠释。

语言文字并不可贵,可贵的却是那背后,不可见、不可说的无法言传之意。“得意忘言”便是要将那文字、概念、名相破除,领会和得到内涵之意。这便是无法避免的悖论,语言文字会固化,僵化真正的意,但要表达意,还是需要靠语言文字。通过语言文字呈其形,载其状,言其意,故而传递出语言文字背后的心语心意。文字背后承载着言外之意,话外之音,需要心之品之悟。

因此,人与人之间便会因知而产生误解与隔阂,而因知之标准不同,还会产生争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此,仁义、是非等问题,可有一致之标准?于是,个人以个人之所知所好,作为衡量标准,便起争执,或刚愎自用,自我遮蔽,陷入愚痴而不自知。

若不能放下对自己所知之执著,则无法接受真理与智慧,如同不愿倾倒自己杯中的污水,如何盛放真理之净水?只有放下成见,放下所知,清空诸多“我以为”和“我认为”之执见,才能让智慧之光明照进心中。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