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戏台子下坐着的人,终是空了

2023-09-06  本文已影响0人  凯约

转去镇上的小学之前,一直在村里读书。

那时候村里只有一个小学,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

闲时的娱乐项目,就是在田间嬉戏,一到天黑就各自回家。

那时候最期待的,是一年几次的交流会。

戏班子会在庙里的戏台上唱三天。

十里八乡的人都会去凑这个热闹。

那是整个村子最热闹的时候。

台上咿咿呀呀的戏曲之声,年少时的我们毫不在意。

只惦记着突然冒出来的一大批生意人带来的新奇玩意儿。

有些是小巧的玩具,有些是另类的吃食。

对于没什么娱乐项目的乡间来说,交流会一开,人人都要去凑趣。

每天都要在集会的地方待上数个小时。

大人们搬着小板凳在台子下面看戏,孩子们就撒欢似的到处乱跑。

几毛钱的吃食,都让人馋的口水直流。

那样的热闹,一直持续了许多年。

转到镇上的小学之后,还是会抽空去交流会走上一遭。

后来,村里搬出去的人越来越多,交流会上的人也越来越少。

台下坐着的,都是些头发花白了的老人。

印象中,我奶奶就最喜欢去看戏。

只要有戏看,必定是不散场不回去。

村里的戏台子要唱到夜里十二点,她总是看完了才走。

那时候不懂,台上那些拿腔作调的表演有什么好看的。

看会儿电视剧不比坐在那里有意思吗。

时至今日,我依旧无法欣赏戏剧的魅力。

只偶尔在流行歌曲里听到一两句戏腔,觉得增色不少。

镇上的常住人口很多,每年也有各种活动。

渐渐地,对于村里的交流会也就不再关注。

只偶尔听家里的老人们说,交流会又开始了。

今年的交流会没什么人去看,做生意的统共就三五家。

除了不愿搬走的老人,没几个年轻人去。

遇着年节,村里的那座老庙依旧香火鼎盛。

可年年都有的交流会,却不再办了。

奶奶前两年去世了,她算是高寿的老人。

听父母说,奶奶那一辈的人基本上都已经过世了。

村里遇上拆迁,大多数人都搬到了镇上。

最后的几届交流会,台上表演的戏子比台下看戏的人还要多。

再后来,对村子的记忆都渐渐淡了。

年节时回去进香时,也是匆匆来去。

村子里已然大变样,很多房子都已被拆除。

重走通往庙宇的小路时,还是会想起熙熙攘攘的交流会。

十里八乡的那些熟面孔,如今都已大变模样。

戏台子还在,可唱戏的人不来了,听戏的人也都去了。

有些热爱,就这么随着时间渐渐失传。

只剩下怀念,也仅剩怀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