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交作业|第十二讲
前几天,和闺蜜一起去逛商场,她还带了她家六岁的小朋友出来。
刚到商场坐下,小朋友就闹着要玩手机,而他之前已经玩了两个小时了。闺蜜拒绝了儿子,没想到,对于妈妈的拒绝,小朋友显然不能接受,爬到桌子底下,在地上一边大哭一边滚来滚去。闺蜜无可奈何,只能妥协,拿出手机给小朋友玩。
小朋友这一招,一下午又用了两次,一次是要求妈妈抱着走,一次是哭闹着要妈妈买一个变形金刚玩具,每次妈妈拒绝后,小朋友便开始在地上撒泼打滚。尽管闺蜜很生气,但为了不丢人,最后只得妥协。
闺蜜说,她一直在拒绝孩子,可到最后,却总是不得不妥协。
这样的事件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父母看似在拒绝,但是只要孩子闹,父母最终会妥协,孩子也总是能从自己的哭闹中一次次达到目的。如果父母一次次妥协,会给孩子产生一种错觉:如果我没有得到我想要的,是不是因为我闹的还不够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案例。
一对外国夫妇带着两个孩子逛商场,大的4岁,小的1岁多。在买东西的时候,大孩子想要一个遥控车玩具,可是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车了,于是这对外国夫妇拒绝了孩子的请求,于是孩子躺在地上,大声地哭了起来。这个时候,妈妈不制止孩子哭,她蹲下,对孩子说:“宝贝,你哭也是没有用的,我们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车了,不能再买了,你如果觉得难过的话,你就哭一会吧,但是爸爸妈妈是不会因为你哭就给你买的。”爸爸也在旁边附和:“你想哭的话你就尽管哭吧,哭够了我们再走。”
就这样在爸爸妈妈的劝说下,大孩子也意识到,用哭闹来威胁爸爸妈妈是没有用的,渐渐的也就不哭了。
中国儿童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雅莲说过:一个孩子在品格或者性格塑造的关键期,如果从来都不知道什么叫生气,什么叫得不到,什么叫伤心,这是一个不健全的人格发展。
父母如果能够站在坚定的立场对孩子说“不”,就能够帮孩子控制他们的强烈需要、愿望和欲望,这是爱孩子、关心孩子,引导孩子的一部分,如果父母一直以满足孩子的欲望为主,那么孩子就容易被自己失控的情绪左右。
适当地拒绝孩子,是为了帮孩子更好的成长。